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科研创新:眼耳鼻咽喉病变影像学系列研究

已有 3351 次阅读 2010-7-15 13:23 |个人分类:创新评论|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科研创新, 影像学, 眼耳鼻咽喉病变, 系列研究

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结论:
国内外检索到用高分辨率CT研究颞骨、鼻骨骨折的相关文献报道,检索到用高分辨率CT研究颞骨、鼻和鼻窦的相关文献报道,检索到采用磁共振成像对内耳畸形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报道,检索到鼻咽癌放疗后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文献报道,采用磁共振成像显示和诊断脑脊液鼻漏的相关文献报道,检索到通过B超、CT与病理对照研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文献报道,检索到采用磁共振成像对眶内眼球运动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报道。国外检索到用高分辨率CT和磁共振成像对耳畸形及前庭导水管扩大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报道,检索到咽鼓管黑色素瘤的MRI表现的相关文献报道。
该研究成果的创新点:
1.      首次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探讨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特异性征象——“渐进性强化”及其形成机制,提出“渐进性强化”征象。研究了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预测眼眶恶性肿瘤及鉴别部分良性肿瘤的作用,发现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平扫和常规增强扫描明显提高了眼眶肿瘤诊断的灵敏度(从81%提高到97.6%)和特异度(从58.3%提高到73.3%)。
2.      用高分辨率CT系统地研究了眼眶、鼻骨和颞骨骨折,提出了横断、冠状和斜矢状位等多体位扫描或重组、骨算法及软组织算法重建和双窗显示是显示和诊断骨折的关键扫描参数,提出除骨质不连续以外,骨质不连续区周围眼外肌和/或软组织改变是诊断眼眶爆裂骨折以及鉴别爆裂骨折与正常血管神经沟管的重要依据。
3.      对正常眼眶、鼻和鼻窦以及颞骨的解剖和变异的高分辨率CT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高分辨率CT对活体人鼻和鼻窦、颞骨以及面神经管的解剖变异进行了系统研究,统计了正常人群及患病人群解剖变异的发生率。
4.      制定了我国首部眼耳鼻咽喉CT和磁共振成像扫描规范(试用版和修改版)并在全国广泛推广使用。
5.      国际上首先提出眶颅沟通性病变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眶颅沟通性病变的沟通路径及病变特征,提出了新的诊断思路。
6.      采用磁共振水成像显示内耳与内耳道神经及其病变,并采用磁共振水成像对内耳畸形和内耳道神经及其病变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已将其作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内容之一。
7.      国内首先采用高分辨率CT和磁共振成像对耳畸形及前庭导水管扩大进行了系统研究报道,提出了国人耳畸形及前庭导水管扩大的诊断标准,总结分析了引起国人听力下降的耳畸形及前庭导水管扩大的发生率。对骨性外耳道发育畸形进行了新的分类方法的探讨——颞骨鼓部发育不良,有助于进一步探讨骨性外耳道发育畸形的机制。
9.       开展了B超、CT与病理对照研究,提出了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查规范和不同原发肿瘤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
10.  采用影像学对鼻咽癌放疗后表现与鼻咽复发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鼻咽癌的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11.  国内外首先开展了甲状腺病变低剂量双期CT扫描,提高了甲状腺病变的诊断水平。
12.  采用磁共振成像对眶内眼球运动神经的显示进行了研究,并对先天性复杂斜视患者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进行了评估研究
13.  国内首先报道采用磁共振对视网膜氧张力变化的研究。
14.  国内首先报道咽鼓管黑色素瘤的MRI表现

 

 

编号:2010189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0034-344154.html

上一篇:科研创新:KISS-1和MMP-9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下一篇:科研创新:人源化中和抗体创新药物研发技术平台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8: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