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SCI ---- 科学计量对科学发展的贡献

已有 3391 次阅读 2013-1-13 18:49 |个人分类:引证分析|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学发展

 
SCI --- 科学计量对科学发展的贡献

SCI 对世界科学的作用和贡献巨大,特别是对中国的科学发展作用更大,不承认可不行。
没有SCI,就没有中国科学的发展,也没有那么多中国科学家、院士、博士。。。。。。
没有SCI,中国科学不可想象。
SCI 压中国,科学、科学家、博士。。。。。。都是压出来、逼出来的。
 
有大量文献资料和事实证据,我陆续整理出来。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大家补充讨论
 
 
 
感谢中国科学院孟连生教授(著名摄影家)的作品:SCI之父加菲尔德紧紧地握着许老师傅的手


      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其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创刊于1961年,它是根据现代情报学家加菲尔德(Engene Garfield) 1953年提出的引文思想而创立的。时至今日加菲尔德仍是SCI主编之一。SCI是由ISI(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nc.)美国科学情报所出版。现为双月刊。ISI除了出版SCI外,还有联机型据SCISEARCH。ISTP(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也由其出版。 SCI是一部国际性索引,包括有: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所选用的刊物来源于94个类、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这些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一定数量的中国刊物。

 SCI收录期刊,主要运用科学的引文数据分析和同行评估相结合方法,综合评估期刊的科学和学术价值,截至目前其收录了 3400余种期刊,覆盖了国际上大多有重要影响的刊物,其收录的80万条论文,集合了各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SCI已逐渐成为国际公认的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性工具,由此,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学术界将其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的多寡,看作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及其科技实力指标之一。就SCI本身来说,其索引功能帮助了世界各地的科技人员获取最需要的文献信息,这也是创始人加菲尔德创办SCI的目的所在,即通过文献搜索的办法,方便各地的科技工作者掌握本领域或即将探索领域的研究数据,从而减轻了不必要的劳动,更好地结合现存的数据进行更一步的研究,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通过其引文功能,能很快地看到某篇论文是否被他人引用过,引文次数有多少,可以了解某一学科的发展过程。另外,使用SCI还可以了解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如:有没有关于某一课题的评论?某一理论有没有被证实,某方面的工作有没有被扩展,某一方法有没有被改善,某一提法是否成立,某一概念是否具有创新性等等。因此SCI也具有反映科技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功能。

SCI索引对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立项以及在具体的课题研究时及时了解国际动态都有很大帮助。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学术界也是百花齐放,各类刊物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了更好地与国际科研学术接轨,南京大学率先引进了SCI,并将其作为了科学评价体系,即科技工作者发表论文所在的刊物是否被SCI收录,其影响因子的高低是多少,这决定了对学者理论和研究评价的标准,出现这种现象,国内SCI检测机构纳斯科学论文编辑中心认为还是具有积极的意义,尽管存在了一定局限性,其积极意义将纠正国内学术界、科学界的裙带之风,门派之风,关系之风,SCI严谨、科学的评价结果,对我国科技工作者是一个重要的鞭策,一方面提高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视野,不再是“闭门造车”,另一方面,在与国际的接轨中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显著的科研成果。 就目前具有更多争议的命题——SCI究竟是否是衡量国内大学、科研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的最重要尺度之一,小编认为,依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刊物发展的情况,这种评价标准有必要进行下去,SCI在我国的长远发展,势必刮起一股学术正风,对我国科教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


http://www.lunwenchina.cn/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9589-php-1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0034-652704.html

上一篇:北京新机场明年开工 2018年建成
下一篇:100年后伦敦林奈协会向论文作者波特小姐道歉

6 李伟钢 杨正瓴 刘桂锋 何学锋 徐晓 赵美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