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美国麦克林托克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1983年10月9日)

已有 7222 次阅读 2013-10-9 09:57 |个人分类:诺贝尔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诺贝尔, 美国, 生理学, 麦克林

 

1983年10月9日

麦克林托克发现转座因子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1983年,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宣布:美国遗传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1902年6月16日-1992年9月2日)因发现了可移动的遗传物质,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1902年麦克林托克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1927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植物学博士学位,1941年进入冷泉港实验室工作,从事玉米遗传学研究。他用自己开辟的玉米地进行杂交实验,用显微镜观察玉米细胞中染色体的断裂、重组。1944年,她发现玉米植株叶片和玉米籽粒的颜色遗传很不稳定,且有斑点出现。通过仔细分析,她发现斑点并不是由色素基因变异引起的,而是特定的基因造成的。1951年,在冷泉港的学术讨论会上,麦克林托克以“染色体结构与基因表达”为题,公开了她6年辛勤努力的研究成果。她提出,玉米的某些遗传基因是可移动的,能够改变染色体上的位置,甚至可以在不同染色体之间转位,她将其称为“转座因子”(也称“跳跃基因”)。除了可移动性,转座因子还能控制或影响某些其他基因的表达。

       

               (彩色玉米与双色荷花)

当时,经典遗传学理论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较为稳定,麦克林托克的发现遭受冷遇。直到70年代以来,分子遗传学的发展才证实了转座因子的存在,转座理论获得了迟到的认可。麦克林托克也被称为“玉米夫人”

卡麦克林托克是将经典遗传学技术发挥到极致的代表性人物,她远离直流研究方向,未采用新兴的物理学及化学实验技术,执着于用肉眼与显微镜观察的孟德尔式研究。但是,她推翻了经典遗传学基因稳定这一传统观念,走在了分子遗传学时代的前面。转座因子的发现给了解生命起源和物种变异,研究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及探索癌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0034-731309.html

上一篇:诺贝尔科学家的硬指标
下一篇: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科学家的科学贡献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