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考研基地,2007年的评论

已有 2456 次阅读 2014-1-8 05:46 |个人分类:教育问题|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CCTV现在报道,是不是目前更严重了。


2014考研,高考研率如何练就?

CCTV报道视频   http://search.cctv.com/playVideo.php?detailsid=55bc6fa0f8ea4e91bc24008e176150fc


部分地方院校成为考研基地?



学校给院系下达硬指标 教师有规模地组织考研,部分地方院校成为考研基地?

  
  “我们学校的研究生,来自山东、河南等省的地方性院校的学生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北京师范大学一位学生在致电本报记者时说,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学校的学生考研如此厉害,连许多本校生源都被甩在了后面。近段时间,记者接到全国几所重点高校的师生来电,他们都反映了类似的现象和困惑。
  
    一位导师还特别指出在这些生源中存在的知识面窄、缺乏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希望记者能关注这一考研现象,以引起更大范围的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二的孙晓霞,毕业于河南师大,据她介绍,当年考研时,130名毕业生中,有90多人报名考研,其中50人报考北师大,结果有十几人被北师大录取,而且多在教育学院。
  
    据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导周洪宇教授了解,他所在的学校和一些更好的重点大学,招收研究生的生源大多也来自一般地方性院校,特别是师范院校。
  
    带着这些困惑与问题,记者来到山东曲阜师范大学,进行了深入采访。
  
    在曲阜师大很容易产生这种感觉:似乎这里所有的同学都想考研或在准备考研。从大一到大四接受采访的各个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早已将考研定为大学期间最重要的奋斗目标。他们相信:这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在这里,无论是领导、老师还是学生,他们都为学校的这种高考研率的“神话”而自豪,“希望记者同志能多多宣传”。
  
    记者最近发现,有着高考研率的大学绝非曲阜师大一家。烟台师范学院2004届的2602名本科毕业生中,考研过线1168人,过线率达44.9%,其中生命科学学院考研过线率高达75.4%,有19个宿舍的106名学生集体参加考研全部过线,有媒体甚至将之誉为“考研奇迹”和“研究生的摇篮”。聊城大学在近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也占毕业生总数的30%以上。在湖北黄冈师范学院网页上的简介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生中研究生报考率达到30%,上线率达到21.5%。”
  
    这种较为普遍的“考研高中现象”,究竟是喜是忧,是学校应试教育的产物还是学生自觉的追求?值得探讨。
  
    5000元奖金与25%的考研指标
  
    从以下这些支持考研的措施可以看出,考研,这一原本属于学生的个人行为已被糅进了更多的学校意图。
  
    动员新生树立考研目标。曲阜师大教务处闫处长将考研交流会视为“榜样的力量”。他告诉记者,“这很关键”,大部分院系每年都会开,有的在一年级下学期或者二年级就开始了。新生入学后,各院系还会打出光荣榜或者条幅,激发学生们考研的欲望和动力。
  
    9月20日晚,教育科学学院宋广文院长给新生作报告,引导学生们将考研目标作为人生设计的一部分,建议他们最好在大一大二就树立考研决心。该校化学院团总支书记王作茂在总结学院8年来的本科教育时,将“鼓励学生考研”作为在学生教育中始终坚持的两个目标之一。
  
    在临沂师范学院的几个院系,记者看到了考研光荣榜,其中对一位考研状元的介绍以这样一句话开头:入学时便确立了考研目标。
  
    确定考研指标。陈建春是刚刚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来自江西一所师范学院。在大学时,他们学校给带毕业班的负责老师下达了25%的考研指标,“这个指标会随着每年考上研究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在北京师范大学,好几位来自地方高校的研究生都向记者证实了自己的本科学校也有考研指标。曲阜师大教育系主任庞守兴透露,山东也有高校存在考研指标压力。
  
    考研与不考者分班。据闫处长介绍,前几年曲阜师大对大三学生还实行了分班的做法,教学内容做了相应调整,考研班会侧重于专业课。但“现在不用分班了,因为每个班的学生基本都在准备考研”。
  
    金钱奖励。小汪2001年从云南大学考入兰州大学,为此,她获得了学校专门奖励考研的3000元奖金。领取奖金的那一天,“学校特意开了大会,校长一个一个念名字”。小汪说,学校的考研奖金分为4种:考上清华北大的奖励5000元,被教育部直属的11所高校录取的奖励3000元,进入“211工程”大学的奖励2000元,考入一般大学的奖励1000元。
  
    小樊是广西民族学院2001届毕业生,当年考上研究生时,学文科的他拿到了学校给予的800元奖励。“如果是理科的话,就能得到1000元。”
  
    每个院系都会举办专业课辅导班,公共课的辅导由学校组织。“一门辅导课学生只需交二三十元的费用,学校不但不赚钱,还要往里贴钱。”闫处长说。而化学系每年开设的考研辅导班,讲课费都由系里出钱。曲阜师大王作茂老师告诉记者:“在大三结束后的暑假,院里会开设专业辅导课,愿意参加的同学放假休息10天后就要回校参加1个月左右的辅导。”
  
    大学辅导员像高三班主任
  
    王作茂老师的工作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高三的班主任。作为一名辅导员,他认为,在学生考研的整个过程中,辅导员老师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考研的成败。“预报志愿慎协调,复习过程多指导,体育锻炼多加强,心态调整很重要,初试过后搜信息,告诫重视复试关,志愿调剂要及早,困难学生多关心”。这是他几年来指导考研的经验总结。
  
    据王作茂介绍,去年8月底9月初,他组织毕业生进行了第一次预报志愿,召开班会以避免学生志愿扎堆,“在11月份真正报志愿之前,我前后做了4次了解和沟通”。
  
    记者在一间教室的墙壁上看到了一份“文学院2001级报考学校及专业表”,一共368人,其中22人准备报考南京大学。外语学院一考生介绍,暑假前系里也了解了学生的报考志愿,“不让报考者冲突,像高考一样,让成绩好的报好学校。”
  
    王作茂还专门召开班会,要求学生在考研前的5个月内,加强体质锻炼。“现在,每天下午和晚自习后,都会有很多学生在操场锻炼。”今年5月份,初试成绩下来后,王老师在前后近3周内,经常熬到凌晨一两点,收集整理各种复试和调剂信息。
  
    历史系导师:本科时读过哪些历史书籍?研究生:《江青传》
  
    而正当这些院校在为自己的高考研率而自豪时,有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侯玉珍老师坦言,“我本人不太喜欢那些地方院校只会死读书的学生”。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专业副教授,她已经带了10年研究生,近20个研究生中,有16人是外地生源。“很多外地师专、师院考来的学生有明显不足,某些学生本科期间只学与考研相关的课程,其他几乎一概不管。”在教学过程中,她感觉到:本校生源学生“吃不饱”,外校生源学生“吃不消”。
  
    有历史系的导师问一位研究生:“本科时读过哪些历史书籍?”学生的回答:“《江青传》。”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田荷珍教授很欣赏一些来自小地方的学生的刻苦精神,但她也发现本专业个别外地考来的学生,居然连沸点可以用仪器测量这样的事情都不知道;有的读了4年化学专业,直到参加研究生复试时,连紫外线、红外线都没看过,更谈不上动手做实验了。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博导刘伍明告诉记者:“我现在只招北大的学生,其他院校的一概不要。”刘老师称自己并非讲究门第之人,曾经带过河北师大、江西大学等学校考过来的研究生,“只要你能考上,能得到我的认可就行”。但后来,他感觉到了一些问题:科学研究需要理想和迎难而上的精神,而“一般院校考来的学生没有这种理想,认为能到北京,就已到了人生最理想的境地,没有更高的追求,而是忙着谈恋爱,最好找个北京人”,“这样的研究生带起来没什么意思”。
  
    曲阜师大:让学生把时间放在学习上,肯定没错
  
    曲阜师大显然不认为学校的高考研率是应试教育的结果,他们举了很多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和各种实习的例子来说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也很不错。“外校有误解,认为我们考研率高就和中学应考一样,是为了考研而考研。”宋广文院长说,这是不对的,它和应试没有关系。他认为考研和高考的不同之处在于:“英语和政治是全国统考,曲师大在这方面没有优势,而专业课都是各学校单独命题,怎么是应试教育呢?完全是靠学生学出来的,与背题不是一回事。”
  
    宋院长说,自己从来没有发现,有哪个院系为了考研而把它的课程调整了,即考研要考什么课,我就开什么课。他说,曲阜师大能有今天的考研成绩,在于学生充分利用了正常课程以外的时间,而其他学校没有做到这一点。
  
    宋院长相信,有了考研目标的同学和不想考研的同学相比,能学更多的知识,“假如没有考研目标,他今天下午可以去踢球、喝酒、看电视、上网,而有了目标,会把这些时间用来学英语和专业课”。他认为,这是一种提升,即使考不上,本科阶段的水平也能因此提高。
  
    该校教务处闫处长也认定一点:不管怎样,让学生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肯定没错。而且这样一来,学校管理起来就轻松了。该校教育系主任庞守兴博士认为,学生“疯狂”考研是很正常的事,学校、老师鼓励支持学生考研甚至开绿灯无可厚非,都是为了自己的学生以后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也为学校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即考研升学率高了,很多家长愿意把孩子送来,生源就好了,口碑就好了。
  
    “有一些学生在学校期间也会抱怨本科生活的无趣,整天为了考研奔忙,全然没有大学的乐趣,但是等到考上了一个更好的学校时,就会回头来感谢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庞主任说,“为了学生,我们没有不对的地方”。
  
    但庞主任也指出了疯狂考研的弊端所在:势必会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影响,本科期间把大量时间用于研究生应试准备,平时与考研无关的课程、活动成了应付。


http://bbs.tianya.cn/post-university-60251-1.s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0034-756985.html

上一篇:北京进入大冬天了
下一篇:怀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 难忘的1976年1月8日

2 刘桂锋 者仁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9: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