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力论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apple

博文

我的外婆

已有 3257 次阅读 2012-3-30 15:50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山东, 清明节, 想念, 外婆, 青州

       清明节又到了。我想起了我的外婆。

我的外婆是生活在齐鲁大地上的千千万万劳动妇女中的一员,经历了清朝末年、民国和新中国的建设,勤恳、辛苦、清贫但踏实地为家庭、子女和社会耗尽了一生。

外婆生活年代的中国,新旧交替、社会巨变,妇女被从数千年封建家庭束缚和观念中解放出来。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年代。我的外婆在新中国成为遍布全国的人民公社的一名社员,获得了基本的生产生活保障,勤恳持家并养育了四子两女。我外公去世早,没来得及看到子女都成人。拜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所赐,我外婆能够把四子两女都带大,尽管生活清贫但子女都接受了基本的义务教育,其中我的二舅和我妈妈还接受了大学教育,成为有文化的人,告别了旧社会家族中无人识字的局面。我外婆不识字,但她知道读书识字的重要性,直到我出生后,她仍像以前教育子女一样教导我们孙辈一个简单道理,要好好上学读书。如她所愿,我也成为她二十几个孙辈中第二个读大学的孩子。那年的夏天,当她得知我考中大学后,简单而满足地笑了。

在我的印象中,外婆一身打着补丁的蓝布衣服,个子不高,花白头发挽成一个发髻,总是忙碌的身影,烧火、做饭、洗衣、喂猪喂鸡、拾柴火、缝缝补补,从早到晚,一刻不闲。我那时还小,有几年常住外婆家,天天和一大群表哥表弟们在一起,没心没肺、无忧无虑,也没有想起来问问她累不累?记得那时的夏天,天气炎热,我们顽皮的男孩就经常偷偷结伴到村边的河里游泳。那条河名字叫弥河,在鲁中也算是条大河,发大水的时候水很深也很吓人,常听说有人淹死的事情。因此大人都禁止小孩子们私自下河。和表哥表弟们一起下河游泳,是到现在我能够记起来的最快乐的时光!

我共有十六个表哥表弟,我外婆一直嘱咐他们要保护好我、照顾好我,因为我是客人。外婆的爱我能感受到,但到现在也没弄清楚她为什么让表哥表弟们把我当客人对待。在我们山东老家,被当做客人,就要高人一等的,衣食住行都得到优先。我的表哥表弟们把保护我的安全当做头等大事,不管我到哪里去玩,至少有两个人陪着。我的大舅和我的外婆一样,总是嘱咐表哥表弟们,要对我形影不离。有时候表哥表弟们也嫉妒我,因为外婆总是把好吃的给我留着,但保护我陪伴我的也有份,其他人就没份了。山东人的朴实、忠诚、本分,在我这些表哥表弟中体现的很充分,大人嘱咐的事情,他们都会无条件做好,我自然就成了优待的对象。如今我这些表哥表弟们都已成家立业、生儿育女,都稳稳当当、可可靠靠,尽管没有出太大的风云人物,但大都小有所成、家有余款、年有余粮。这和外婆的养育应该是有关系的吧。

现在夜深人静想到外婆的时候,闭上眼睛,外婆的身影就会清晰闪现出来:夏日炎热的傍晚,夕阳返照,外婆沿着河岸一路走来,要喊我们回家吃晚饭,边走边喊我的小名,嘹亮而悠长,“小~~哎!回家~~~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不喊我表哥表弟们的名字,每次都是喊着我的小名一路沿着河岸、踏着齐脚深的绿草、弯弯曲曲地走来。那时的弥河两岸,都生长着新中国人民公社栽种的绵延几百里的绿绿的柳树作为防护林,由河心到最外边的河岸依次是河水、柳树防护林带、河岸和农田。我们听到喊声后,就都光着身子叽里咕噜从河水里爬出来,各抢各的衣服,在柳树林后穿好,再打闹着跟着外婆回家吃饭。吃饭也是一个大工程,有时五六个孩子、有时七八个孩子,准备好一张矮腿的大饭桌,一字排开,一人一大碗红薯稀饭,外加煎饼,大葱和咸菜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时还加一大碗自家用豆子做的大酱,加炒菜的情况不多,除非来了远方的客人。一大群孩子吃的不亦乐乎!外婆好像就成了服务员,忙前忙后,很少照顾到自己。

我母亲是外婆的幺女,在家排行老小,从小被外婆和哥哥姐姐们宠着,一路读书到大学,在他们那一代人中算是高学历了,要知道那个年代十里八乡好几年都出不了一个大学生,因为那个年代全国的招生很少,高等教育招生数量比现在的研究生招生数量都少得多。我母亲虽然有了文化,但也付出了代价,针头线脑的家计事情没有时间学会。我和弟弟妹妹的衣服,就只好请我外婆代劳了。那个年代,衣服都是自己做的,人民公社的供销社门市部里,只卖布料不卖成品衣服,也没有自由市场,当然也没有多余的钱,那是个供给制的年代。每年秋后农活忙完,我外婆就喊上我大舅妈一起,买布料做全家人的新年衣服,一般是一个人每年只做一身新衣服,往往还是单衣,罩在棉衣上面的,就算过年的新衣服了。从秋后一直做到过新年,其他舅舅家自己做自己的,但大舅家和我家就由外婆和大舅妈来做,十几个人一人一套单衣,有的还要棉衣,一人一到两双新鞋,小孩还要做新年戴的虎头棉帽子,旧衣服的缝缝补补、新衣服的浆浆洗洗,都由她们来做。到了新年年底除夕那天,家家户户贴红春联和过门钱,我们这些孩子,大年夜就可以把新衣服穿上了,互相攀比评论一下,包饺子、蒸年糕,热气腾腾,等到大年初一早上天还没亮,噼噼啪啪放够鞭炮和二踢脚,小孩子出门挨家挨户给长辈拜年,热热闹闹就算过年了。我的母亲年轻时候虽然不会做针线活,但教会了我们识字算数,等到我们稍稍长大上中学时,她也会做成套的孩子衣服了,我外婆才算“退休”不做了。

我读中学时就开始住校并天天忙于功课,很少去看望外婆了,只有春节后的大年初二,是雷打不动要陪母亲回娘家去给外婆拜年的。那时外婆年岁大了,行动开始不便,眼睛也不好使了,要凑近仔细看才能把我们分辨开来,喊着名字,一个一个地抓起一把糖块往我们手里塞,塞到我们手里糖块的时候还要拉一拉手,我知道那是一种很深的亲情!后来我读大学了,大一时春节回家看望外婆,那时她已经卧床不起了,我大舅陪着她住在老房子里,伺候老人饮食起居,那时老人家眼睛几乎失明看不见东西了,我们需要趴下来贴近她耳朵,大声喊我是谁,要喊自己小名,说我来看你来了,外婆听懂后点点头,伸出一只手指着大舅,让大舅拿糖给我们吃,我的外婆啊!你还把我们看做孩子!那时,也知道外婆来日无多,心底里涌起莫名的情感,我便伸手去帮外婆理理已经白了的头发,用手摸摸外婆的脸庞和鼻子,再用双手握握外婆的手。我的外婆,为这一大家人,已经耗尽了精力。

外婆积德行善一生,从不为别人添麻烦,包括他的子女们。晚年我的舅舅们都要把外婆接到家里赡养,但外婆坚持呆在老房子里,不给他们添麻烦。这样我大舅就安排大家轮流每天早晚都要到外婆那边看一下衣食住行、备水备柴、备菜备粮、聊聊天,但洗洗刷刷我外婆只要自己还能动手、就坚持自己做。外婆爱干净、爱整洁,即使老房子破旧,她也收拾的利利落落。十里八乡都知道有我外婆这样一个老太太养育了一大家人,每年都被评为五好家庭,这在那个实实在在的年代,已经是很高的荣誉了。我的外婆和大舅对这个荣誉并不太在意,因为他们的家风本来就是这样,生活也本来就是这样。只有我们小孩子有时候和同学显摆一下,那时的荣誉是真荣誉,不像现在。

我小小孩的时候是外婆带大的,和外婆有一种天然感情,往迷信里说就是能通灵的那种。大一那年,临近暑假了,天气很热,有一天我突然感到坐立不安、也没有食欲,一两天吃不下东西。一开始我以为自己病了,可仔细分辨后排除了生病情况,我本能感到可能家里出事了。那时交通通讯都很不方便,家里也没有电话,无从通讯,考完试后就提前回老家了。晚上回到家里,刚和父母亲打过招呼,就觉得家里气氛不对,我洗脚的时候,我父亲过来和我说我外婆没了,刚刚几天。我一下就怔在那里了,一句话也没讲,眼泪止不住刷刷地流下来,流到脚盆的水里。第二天一大早,我就骑上自行车跑了四十里地到我大舅家。大舅知道我来了,也没有多讲,那时他们家里都贴着白纸、刚做完工事,帮我带上厚厚的一摞纸钱,领着我到了外婆的坟前。烧完纸钱,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我伏在地上任凭眼泪往下流。我的外婆啊,好人会有好报的,您在天堂看得到我吧,我是你的小武啊!

又好多年过去了,我读了博士、出国留学、又回国工作、娶妻生子。出门在外,生活在异乡,和家里的兄弟们聚少离多。清明节又到了,我想念我的外婆!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62-553533.html

上一篇:虎尾龙头对联对对对 邀你共对!
下一篇:童言趣事(3)

5 叶华 褚海亮 余昕 赵建民 吴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