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杰
未来时空 - 人类如何在宇宙中发展
2021-9-29 22:34
阅读:1932

- 太阳系暗淡蓝点

科学究竟是什么? - 古代儒家伦理与法家、瀚林院与工程模式,转换到近现代的清教伦理与法学、科学院与科学范式和人文实践哲学,转换到爱默生《自立》和涩泽荣一《论语与算盘》的思想观念,走向了创新型社会,以及科学与工程偶合的产业化模式。

从科学结构图谱到产业化发展 - 相对应的机制 - 一类是资本运作与技术创新驱动,一类是权威主义与资源配置挂钩,模式也是类同 - 一类是中小型企业创新,一类是五百强企业统帅。从意大利到英国和美国与日本的纺织业发展,构成近现代化路径的标识,中美之间,有如英美之间技术转移壁垒,却并不同于几千年前古希腊的斯巴达与雅典的关系。

动物和人类,都具有学习的能力,不同在人类是发明和使用形式化符号与语言涵义的动物,包括,个体经验和共享知识的积累,并且,具有两类型的文化模式 - 1-直觉与想象 - 宗教与人文,2-逻辑与操作 - 科学与工程,包括,知识的发现、论证和传播与应用,形成了科学的哲学与社会学。古今中外都有逻辑思维,科学与法学的传统同源 - 关键在设计思路和学术论证、技术鉴定,包括,数学方程需要证明,哲学观点需要论证,观测数据需要验证等,整合了构造与关联、模拟与模型的方法。

人类进化史诗 - 一万年前成为同一个亚种的智人,原始宗教形成和农业起源,五千年前进入城市文明,经历了摩西出埃及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三千年,而后,手工业发展到工业,在本世纪跨进了太空文明的开拓时代。

附 - 1-结构论 - 4轴心时代与4世界理论,2-星际情殇 - 幻象诗与显现绘画,3-火星改造与极端环境下的医疗与生物技术

Bj.Zeng探索的路径 - 1-童年时代,芍药园里的幼苗和小溪流里石块下的螃蟹,万花筒和刻有奥匈文字的双筒望远镜,1972年翻阅中西医药书籍,1976年家庭传统和埃舍尔几何绘画与物理学启蒙;2-大学时代,林惠祥的人类遗址对角线分析,李约瑟有关科学与技术的历史难题,在心理物理学和心理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的交会层面,建立统一的结构论纲领;3-1987年-1991年在心身医学和中西医药理论的比较,实证分析与系统综合的哲学史,分析了城市群与地缘文化学,在行为遗传学和分子细胞生物学与自动机理论的交会层面,形成了图论与网络拓扑学和生物电子学的方法;4-1992年-2003年阐述了系统医学和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 -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生物系统科学与工程偶合模式;5-2002年-2006年和2016年-2019年分析波斯时期犹太教的祭司-文士模式,中国商丘道家-曲阜儒家和登封禅宗的文化传统。

---(2021年9月网络日记,总结)---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曾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286952-130620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