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
分享两个灵魂拷问,两个黄金法则
2021-3-17 21:09
阅读:3109

(1)老婆大人直击人生观的灵魂拷问: 

“你每天到底在忙个啥?”


11年深耕液晶光子学,成果表现为以120余篇论文为代表的著作群,其中第一单位通讯作者论文70篇,刨去受邀综述,真正自己原创的论文也就60来篇,勉强称得上代表作的不过五六篇。四个研究方向,刚巧对应着60多平实验室里摆放着的四张光学平台。正是每个方向十几到二十篇不等的论文,让自己从一个外行边缘人,走进了国内液晶界的核心圈,走向了国际液晶研究的最前沿。回首过往,没有一个工作称得上伟大,而每一篇工作又必不可少,对得起良心。


有些话人人烂熟于心,却未必读懂深意,力行者则少之又少。

如:山岳起于垒土,江河汇于细流

在我看来,垒土、细流就是时间与精力,山岳、江河则意味着成就。

因此,我读出了两层含义:

一方面,拆开伟大,全是琐碎;

另一方面,目标才使得付出和积累有了意义。


思想的原创,难能可贵。古人将人生哲理进行形象化表述,活得通透,表达含蓄,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化的智与美。


(2)老婆大人直击价值观的灵魂拷问:

“到底是自己家的孩子重要,还是别人家的孩子重要?”


一头是家庭、是义务,一头是工作、是责任,二者皆是事业,无所谓孰轻孰重。

现实中,却不自觉地把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工作,把家庭重担都抛给了老婆,唯一的欣慰是各项收入悉数奉为家用。


价值观决定是非好恶。东方文化里知识分子核心价值追求概括为:立德、立功、立言

知识分子精神集中体现为傲骨(个性和独立人格),终极追求则是完美人格。

我把儒家的价值导向拆解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进取有为,第二层:有为而无求。无欲而有为,是以成圣。

它对抗的是人性中的懒惰、贪婪和恐惧。第一层对的就是懒惰,第二层对的是贪婪,无欲则无惧,顺带收割了恐惧。

儒家所倡导价值观之实质是抑生物人之动物本性(人性,人的动物本能),成社会人之文明风尚。

探寻小我与大我、个人与社会\族群的关系,也是我们集体主义认同的文化源头。


(3)“乐陶陶”(LTT)研究法则: 

keep learning, keep thinking, keep trying.

该法则源于两句话: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思”,不提了,接送娃耽误了太多宝贵时间。

2)知行合一。

孔子和王阳明两位先贤上师的教诲概括为学与思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LTT


题外话:现在年已“不惑”,trying少了,doing更多了,所以变为“老土豆LTD”了;不过总强于学了、思了,然后就无所事事了(free),这样就变成“老土匪LTF”了:)


(4)ABC表达法则:

1)accurate: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载体,准确传达永远是第一位的。要注意人总是会不自觉地隐藏掉自己熟知的信息,而造成不可复现原意的思维跳跃或信息丢失。一定要换位思考。

2)brief:简洁,合并同类项。要么不说,要么说透,千万不要东一嘴,西一嘴,不知所云。

3)clear:清晰、高效、优美地传递出你想要传达的信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胡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28843-127728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