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深圳医疗器械展:震撼!!!

已有 17954 次阅读 2010-4-19 07:09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昨天去看了在深圳举办的全国春季医疗器械展,真的很震撼!





震撼之一:人太多。据说有十几万人从外地来。深圳酒店人满为患,我住的酒店临时加价三百元,就因为访客太多。

震撼之二:耗资巨大。碰到一个熟悉的小企业(我们找iCubate生产厂家时找过他们),在偏离主展馆的第九号展厅租一个展位加上招待费用,也有五十多万人民币。推算下来,象迈瑞那样的大企业更是要几百万几百万第花了。

震撼之三:竞争激烈。国内生产超声波,全自动生化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等常规仪器的厂家至少十几二十家,功能,设计雷同,价格竞争激烈。

震撼之四:展会目的不是销售,而是比品牌,比实力。会上和国内医疗仪器公司大户,NASDAQ上市公司,迈瑞的一个老总(在国外认识,我以前的Genaco公司获得Frost & Sullivan 技术创新奖的那年,迈瑞也获得了该机构颁发的“进入欧洲市场奖”),据他讲,十年前这个会还能产生很多订单,现在,会议就是“联络感情”,建立品牌形象了。

一圈转下来,我的腰腿都抗议了。肚子更是先抗议,于是在展厅的就餐区买了”面点王“的一碗面吃。看来,如果连迈瑞都部在会上接订单,那在这个会上真正赚钱的就是这些卖食品饮料的小贩了。还有,门口倒卖入场券的也很赚钱(虽然免费,大家买票图个省事,不用去注册,排队)。

这样的展会一般我不会参加。这就好比是我前两天一篇博文里面写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考试,这样的局面不是真正的机会,至少对我不是。

我边看展会边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竞争?“ 我还请教了一些小公司,问他们如何竞争。他们说,竞争没关系,中国市场太大了,大家都有市场,都赚钱。我问他们,象全自动生化仪这样的机器研发并不简单,他们是如何攻破难关的?别人又是如何攻破难关的?怎么一下子大家都能上了?国外没有专利保护吗? 他们回答说,很多技术都是迈瑞”漏“出来的。从迈瑞跳槽的关键工程师们掌握了技术就会”克隆“了。知识产权也有迈瑞顶着。这让我想起多年前酶联免疫肝炎诊断试剂曾经是几千块一个板子,后来单克隆抗体细胞株从(四军大?)主要实验室”漏“掉,市场上开始了价格竞争,现在几十块就能买到96人份的了。

竞争让价格下降,让最终用户受益,这是好事。可是,无序的竞争,恶性的竞争,就会让创新者无法得到应有的高回报,于是就在市场上形成了奖励知识产权掠夺,惩罚技术创新的风气。如果”拷贝“比创新更赚钱,赚钱更快,谁还去创新?

会场实在太大,如果没有目的,很难碰到具有新意的东西。如果我们的iCubate全自动分子鉴别诊断技术平台也去参展,会很惨:无人识货,无人过问,无人购买。因为来看展会的不是伯乐,而是大量来“赶集”的。许多都是厂家“招待”来看看的。在来展会以前就已经把货定好了的。开会旅游是对买东西的一种“奖励”。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美国的“小”会(比如我们披露iCubate技术平台的美国分子病理年会),几千人,来者都是同行,很专业,很高效,很安静。

中国的机会,有点象我们做高通量测序一样:量大,废品也多。要靠一个机制能把没用的“数据”剔除出去,真正的机会才能“沉淀”出来。在中国找机会是在无序,偶然中碰;在外国找机会,是在安排好的约会中挑。如果不知道两者的差别,就会在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因为在中国,每天的随机机会都很多,所以对机会的相对敏感性就比较低;在国外,安排好的约会比较少而精,所以对每次会面都格外重视。如果中国人到了国外对安排好的约会不重视,认为今后还有更多这样的机会,那就错了。可是在中国,我的确觉得许多人都浪费了不少机会,因为机会的确来得太随便了。

来开会的人数之多,连方圆十几里内的足底按摩的地方都人满为患!这下,连我这个经常回国的“海燕”都被震撼了一次。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0052-313567.html

上一篇:注意提高和外行交流的能力
下一篇:五星级酒店的诱惑

18 徐大彬 武夷山 刘全慧 梁进 陈儒军 赵凤光 曹聪 王曌燚 唐小卿 吕喆 柳东阳 孔晓飞 张旭 李毅伟 王永林 夏飞 willchan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