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把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山寨”了能算是创新吗? 精选

已有 14032 次阅读 2010-5-18 02:48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上个月回国,在深圳医疗仪器展会上看到许多家生产“全自动生化仪”的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个“国内空白”终于被填补上了,或者说这个技术“被山寨”了。

原创于国外的生物芯片技术(包括固态和液态),高通量测序技术,质谱技术等也都“被山寨”了或正在进行中。

我的博客里也经常有人提问:“把XX技术平台的价格降下来,市场是否就会大?”

可见,“山寨”精神在中国是根深蒂固的了。占山者会理直气壮地讲:“我们是为人民服务,是‘杀富济贫’,是打破外国对中国的技术垄断!”

真的是那样吗?“山大王”们为的是“杀富济贫”还是“杀富利己”?“山寨”精神是创新还是另一种强盗逻辑?

前段时间写过一个读书感想,是一本叫《创新者的药方》的书,写得非常好,是讲创新的种类和创新技术对医疗体系的影响的书。书中强调创新要有三个主要方面的互动:(1)技术创新。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常规化,平民化;(2)商业模式的创新。把创新性技术便宜,便捷地 提供给用户还保证有利可图;(3)价值体系。多个共同破旧立新的共生公司和商业实体。

这里面的第二条就是把价格降下来。按这本书的定义,“山寨”所求的降价也是创新的一部分。通过技术革新,能把价格降下来是值得提倡的。有了价格的下降,就可能有新的市场机遇,也是商业模式创新。但是,书中提到的“降价”并不单单是靠拷贝他人的技术,掠夺他人的知识产权来实现的。降价也要靠技术创新:通过创新来改变工艺,改变材料,能源,管理,渠道等等。

“山寨”手机成为可能是因为台湾公司把软件和芯片技术进行了整合。他们做了创新才成为可能。

我的确对“山寨”很有想法,但是我也面对现实,知道这是中国的国情,也知道其存在的合理性。对那些通过技术创新来达到国产化的开拓者也十分尊重。但是我对那些又当强盗(掠夺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立英雄丰碑的人很反感。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是拷贝别人的技术,真的把价格降下来了,那是值得提倡的。

“山寨”的一个借口就是“官逼民反”:外国或大公司的技术垄断,逼得我们不得不去“山寨”一番。真的是那样吗?我在以前的一篇博客里面讨论过“中国为什么缺少原创的科研仪器” 而许多评论讲的都还是“跟踪国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类的所谓创新。

如果自己有足够多的原创技术和仪器,就用不着去拷贝;如果自己开辟一个新领域,别人就需要去填补他们的空白。不要让“山寨”成为习惯,成为不去做原创创新的借口。不要去美化和粉饰“山寨”,山寨是落后的一种表现。应该面对现实,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会创新,才能有朝一日让别人来“山寨”我们。

“山寨”更是狭隘的一个表现。没有周游过山外的山,水外的水,眼前的山头就变成了风光无限。

说道底,生物技术方面的“山寨”并不是被逼出来的,因为生物医疗行业还有太多的创新机会,还有太多的空白。“山寨”是偷懒,软弱的权益之计。不要把“山寨”当成自己的事业,如果你真的是创新的英雄,外面还有大片大片的大好河山,有千万亩处女地等待开垦,何必躲在他人的阴影下乞求一块安身之地?与其“造反”,何不去创建自己的理想国?

没人逼迫的“造反”还是造反吗?造了谁的反?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0052-325623.html

上一篇:MIT晨色:照片
下一篇:创新和创业的矛盾

18 武夷山 陈儒军 陈绥阳 杨远帆 许浚远 吴志民 任国鹏 吕喆 金小伟 郭桅 申瑞杰 许培扬 唐常杰 左正伟 王淳 李毅伟 陈明 王永林

发表评论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