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对牛弹琴”的艺术 精选

已有 7596 次阅读 2010-5-30 00:46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创业者和一般教授的一个差别就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人不一样:创业者需要到社会上去集资,需要去做市场和销售,所以经常接触外行,还要向外行解释自己的专业;作为一个大学或研究院里的教授就很少有机会和外行交流,可能就是家庭,朋友,同学聚会的时候相互问候会问到:“你到底是做什么的?”

教授和外行讲,可以把自己的工作讲得很玄,这样你的中学同学才会觉得你的学问深奥,你也能赢得更多的尊敬;可是创业者就不能把自己的技术讲玄了,不然就那不到投资了。

如何把多重PCR的技术讲好?能让外行人懂,让投资者动心?这是我平时考虑很多的问题。

昨天Diatherix公司(有关Diatherix的情形可以参考这些博文,1, 2, 3) 做销售人员培训,请我去讲课。这又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从新思考“如何向外行讲解多重PCR的问题。

我一般讲解这个技术的时候都先讲“为什么多重PCR难做?” ,然后讲“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难点的?”。难做,主要有下面三个难点:

(1)靶点不兼容。(使得产品开发难度大)
(2)背景高。(使得自动化难度高)
(3)可重复性差。(导致报批困难,进入市场难)

三点中最重要的就是靶点不兼容,就是每个需要同时扩增的靶分子对引物的要求不同 (如下图,不同的靶点A, B, C...对引物结合的温度,缓冲液的盐浓度等都有不同的偏好。因此如何在一个条件下扩增出所有的靶分子就成了主要矛盾。(感兴趣我们tem-PCR, arm-PCR原理的可以参考这个博客。或者下载JCMPNAS上面的文章。)



这个问题对学分子生物学的人可能很好理解,可是对一个什么是PCR,什么是引物,什么是引物结合等等都不了解的外行来说就很容易进到云里雾里了。

以前,在美国,我经常用大家比较熟悉的棒球来比喻我们是如何解决“靶点不兼容”的问题的:

“用常规多重PCR的方法,就好比让棒球队的队员每个人都有全垒打,而且每个人仅给一次打球的机会;用tem-PCR, 我们给每个球员四个机会打到球,所以上垒的几率就高了(兼容性就好了)。”

这个比喻对热爱并熟悉棒球的美国人来说很好理解。但是我总觉得还是不够贴切。

昨天,我试用了一个新的说法:

“靶点不兼容的问题好比中东和平会谈。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黎巴嫩,叙利亚,美国,苏联等相关方就相当我们要扩增的许多个靶分子。而一般常规多重PCR就好比把所有这些国家的外长关在一个房间里,一定要他们达成一个大家都同意的和平解决方案。所以难度非常高。我们用 tem-PCR 的巧妙之处就是首先承认大家之间所存在的分歧(不同的扩增条件),不强求大家都满足同一个解决方案,但是需要大家同意‘存异求同’的谈判策略,然后设法达到最终目标:中东和平。”

我觉得这个解释更贴切,也更容易懂。

“对牛弹琴”实际上既讽刺着弹琴者,也贬低了听琴的,忽视的却是它的必要性。有的时候“对牛弹琴”或者是跟外行讲你的专业就可能是对“牛人”弹琴,如果在“牛人”的耳里你的琴不是音乐,结果会如何?对创业者讲,“牛人”经常就是你的投资者。在中国,如果一个大领导来视察你的实验室,你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把你的专业讲清楚吗?哪些拿到很多经费的人很可能就是很会“对牛弹琴”的人,那难道不是一门学问吗?

即使不是值得专研的学问,至少也是值一个得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把自己的故事讲好,用最短的时间,最简单的语言,把很复杂的事情讲清楚,把本为外行的“牛”当做“牛人”来对待,获益的常常是自己。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0052-330157.html

上一篇:在创新舞台上你扮什么角色?
下一篇:为什么不去创新?

16 武夷山 王晓明 陈儒军 罗帆 卜王辉 吕喆 盖鑫磊 金小伟 高莉 高建国 郭桅 张旭 李毅伟 吉宗威 何红伟 neilchau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8: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