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用培养奥运冠军的方法能造出诺奖吗? 精选

已有 4761 次阅读 2012-8-2 01:57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生物技术, 创新创业, 奥运, 诺奖

奥运的实践证明,中国有能力在短期内“制造”出世界顶级的运动员。那么,能否用同样的方法冲刺诺奖?

我看不行。

运动员的选拔过程有点象生物进化中的选择:建立一个(环境)标准,优存劣去,适者生存;而诺奖强调的不是选择的过程,而是变异的过程:随机突变,产生出更多供选择的物种。选择和突变同是进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关键环节,可是一个是至上而下地挑选,另一个是由下而上地突变,手段不同。

培养运动员,目标很明确:田径就是更快,更远,更高;竞技就是赢。有了明确和硬性的目标,淘汰(选择)的效率就可以很高。于是,加大投资宽进,奖励成绩严出,奥运冠军就能筛选出来了。

诺奖或者科技创新与奥运最不相同的就是选择的标准不客观,不明确。当我们没有明确和硬性的客观标准时,选择和淘汰的效率就很低。有了客观(更快,更远,更高)的标准,会用尺和秒表的人都会挑出冠军;可是有资格挑选诺奖的,全世界就那么几个人。

科技创新也是如此。因为没有简单,客观的标准,国家即便加大了投资,结果也没有办法有效地衡量,使得优存劣去的淘汰周期能很短,效率更高。

用SCI论文做为一个标准衡量创新就是试图用“奥运方式”来选择创新。这貌似公平,其实作用不大。因为创新型的人才或许根本就不去写论文!那么这个标准不就漏选了很多?

因为对创新缺乏定义,衡量创新缺乏标准,所以培养缺乏目标,淘汰缺少准则。没有高效的筛选标准,宽进了也不能严出。不能严出就没有水平,没有水平就自然不能领先了。

让政府去培养奥运冠军比较容易。因为普遍承认的客观选择标准,大家对投入产出有把握,不会犯错误。可是投资创新,连年终检查的指标(除了论文数)都没有,如何评定?

创新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他们不能被批量生产。他们是“突变”,是群体中的“变异”。而鼓励突变的办法就是放松环境压力,让各种变异都有萌芽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开始还不很适应环境的突变,就更需要宽松的环境。

北极物种明显比热带雨林少,原因就是环境太恶劣了,选择压力太强了。可是,能在北极生存的,抗冷能力一定最强。创新需要的是热带雨林,不是北极的严冬。

硬标准能选出强者;好环境能孵化新生。许多创新产品都不能适应“今天”的环境,它们都是为了“明天”准备的。所以,用一个一成不变的,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创新,那就会在早期扼杀电脑,电视,网络这类的产品的。

而给出一个适合变异的宽松环境,让科学家们悠哉乐哉地胡思乱想,这是任何一个政府都难做到的,除非是道家当政,无为而治。

纠结呀。。

还是别想了,接着看奥运吧!!



参考博文:
奥运冠军和诺奖:哪个更公平?哪个更难?
越是落后,就越不能学习先进。
对“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的思考
创新型人才是培养出来的吗?
“两弹一星”到底算不算创新?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0052-598112.html

上一篇:奥运冠军和诺奖:哪个更公平?哪个更难?
下一篇:从两个公司的产品看创新的起点

15 曹聪 武夷山 周雄伟 郭桅 孙国涛 丁邦平 李世森 刘亮明 张骥 李方和 翟自洋 马冠一 hangzhou muchao327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1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