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zclj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hzcljz

博文

保护尕海湿地资源 共建人与自然和谐

已有 1921 次阅读 2018-9-28 17:07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保护, 尕海湿地, 资源, 人与自然, 和谐

保护尕海湿地资源  共建人与自然和谐

——对搞好尕海湿地资源保护的几点建议

李俊臻  杨卫东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甘肃碌曲 747200)

 

摘要:本文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尕海湿地基本情况、尕海湖区湿地恢复工程及其效果进行了介绍,对尕海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施湿地低产草场生态效益补偿、改变传统饲养观念、科学利用草场、退化草场改良、鼠兔害防治、生态补水、环尕海湖绿化带等保护和恢复尕海湿地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湿地; 生态效益; 补偿; 建议

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称。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保护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灾、控制污染、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1]

尕海湿地是黄河最大支流—洮河的发源地之一,是若尔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湿地资源。尕海湿地的泥炭资源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储水、供水特别是储存碳汇方面具有国际重要意义[2]

尕海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是尕海保护站的主要保护对象,搞好尕海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对于维护本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地理位置及气候概况

1.1 地理位置

尕海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湿地东部与则岔保护站相接,东南部与四川省若尔盖县相邻,西南与玛曲县接壤,西部与碌曲县李恰如牧场毗邻,西北及北部与玛艾镇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500″102°2945″,北纬33°58'12″34°3024″,海拔3430—4300m

1.2 气候概况

尕海气候属于青藏高原气候带高寒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0.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零下9.1℃,年平均日较差13.7℃,最大年较差52.5℃,无绝对无霜期。年平均降水量为781.8mm,年蒸发量为1 150.5mm,降水量集中在79月,为439.1mm,占全年降水量的56.2%。长冬无夏,年平均冬季240[3]

2 湿地资源及类型

尕海湿地区域总面积56 737 hm2,其中湿地面积31 551hm2。按照《湿地公约》[4]对湿地的定义,尕海湿地主要类型为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

在尕海湿地中,还有大量泥炭资源,泥炭地面积达3 231hm2, 其中沼泽泥炭地2 110 hm2,低位泥炭地1 021 hm2

2.1 沼泽湿地

为尕海湿地的主要类型,面积29 441hm2。不仅分布广,而且面积大,是黑颈鹤、黑鹳、灰鹤、大白鹭、中白鹭、苍鹭、红脚鹬、乌脚滨鹬等各种候鸟的主要栖息地,约占湿地总面积的93.3%

2.2湖泊湿地

是尕海湿地的重要类型,面积2 110hm2。是大天鹅、灰雁、斑头雁、赤麻鸭、绿翅鸭、绿头鸭、凤头潜鸭、白眼潜鸭、鸬鹚、棕头鸥、普通燕鸥等各种水鸟及水獭等水兽的主要栖息地,约占湿地总面积的6.7%,尽管面积较小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大,尕海湿地也是以尕海湖来命名的。

2.3 河流湿地

主要是洮河的一级支流周可河、忠曲河及黄河支流黑河和嘉陵江的一级支流白龙江,面积460hm2(包含在沼泽湿地中),也是中白鹭、苍鹭、河乌、白顶溪鸲、鸬鹚等各种水鸟和水獭等水兽的栖息地。

3 尕海湿地小区划分

湿地集中分布在秀娃、加仓、郭茂滩、波海及尕尔娘和尕秀等地。

根据湿地类型、湿地的地理分布,按照同海拔原则以等高线为界线进行区划,以当地大地名进行命名,共区划为秀娃湿地分区、加仓湿地分区、郭茂滩湿地分区、波海湿地分区、尕尔娘湿地分区和尕秀湿地分区共五个分区。

3.1 秀娃湿地分区

位于尕海乡秀娃行政村第二、四组,基本上以尕海湖为中心,总面积6 590hm2,其中湖泊面积2000hm2,沼泽湿地1 400hm2,草地3 060hm2,其它130 hm2

3.2 加仓湿地分区

位于尕海乡加仓行政村,总面积23 544 hm2,其中沼泽湿地17 951 hm2,草地5 090 hm2,其它503 hm2

3.3 郭茂滩湿地分区

位于尕海乡秀娃行政村第一、三组,总面积5 980 hm2,其中湖泊面积110 hm2,沼泽湿地3 100 hm2,草地2 690 hm2,其它80 hm2

3.4 波海湿地分区

位于郎木寺乡波海行政村,总面积5 000 hm2,其中沼泽湿地1 550 hm2,草地3 380 hm2,其它70 hm2

3.5 尕尔娘湿地分区

位于郎木寺乡尕尔娘行政村,总面积7 890 hm2,其中沼泽湿地4 220 hm2,草地3 520 hm2,其它150 hm2

3.6 尕秀湿地分区

位于尕海乡尕秀行政村,总面积7 733 hm2,其中沼泽湿地1 220 hm2,草地6 450 hm2,其它63 hm2

4 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

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朝中前期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当完好,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草地资源的利用,重取轻予,超载过牧,造成了植被盖度下降,地表裸露,草场荒化、沙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加剧,降水量锐减,蒸发量增大,河水流量剧减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4.1 生物资源过度利用

根据有关资料,由于人们以牛羊的数量论贫富等传统饲养观念的影响,保护区所在的碌曲县草场理论载畜能力46.4万个羊单位,而实际载畜量为59.5万个羊单位,超载13.1万个羊单位,超载率达28%左右,草畜矛盾十分突出,草地已不堪重负,呈现逐年退化的趋势,草量和草质明显下降。

4.2 气候条件变化

主要表现在降水量锐减,蒸发量增大,江河径流锐减。据有关资料,碌曲县90年代的年均降水量是60年代年平均降水量的67.2%90年代的年平均蒸发量比60年代增加139.7mm。全县境内就有96条小溪和泉水干涸,许多大沟支流也出现了断流现象,而且持续时间逐年延长。洮河的年平均径流量比60年代中期减少32.8%,且泥沙含量比60年代增大73%

4.3水土流失面积增大、程度加深

据调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2.2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8.59%,每年输入洮河的泥沙大约457.23万吨,会对流域水利工程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

4.4 水位下降,湿地逐年减少

分布于境内的沼泽等湿地面积逐年减小,如分布于朗木寺乡尕儿娘村、贡坝村、波海村等地的湿地现已大面积萎缩。被称为“高原明珠”的尕海湖,在199519972000年连续三年干涸。

4.5 物种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草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致使“生物圈”的平衡性受到严重威胁,植被生态序列发生不良变化,物种分布区缩小,野生动物种群大量消失,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很多高原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不断恶化,国家保护的一些动物濒临灭绝。60年代在尕海灌丛中成群活动的雉鸡和70年代还成群在草地上觅食的黄羊、马鹿如今已很难见到。

4.6 草原大面积退化、沙化

据调查全县草场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7.08%,天然草地生物总量降低了15%,禾本科牧草减少了25%,毒杂草面积增加了15%30%,牧草产量减少了27.6%;羊的胴体重由70年代的31.5kg39.7kg降至90年代的18.7kg24.8kg,奶、毛产量也有显著下降,群众的单位劳动收入明显降低。

4.7 鼠害泛滥

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使鼠害泛滥,鼠虫害面积比80年代扩大了30%。如被誉为“亚洲最好草场”的尕海草场,鼠害也很严重,达到121.95/ hm2,土堆密度733.05/ hm2,覆盖草场61.6%,草地遭到草根破坏,鼠害堆积土壤,造成土壤侵蚀加重,土壤侵蚀造成湖盆变浅,蓄水功能减弱,洪水调蓄能力减小,物多样性减少。

4.8 泥沙淤积日益严重

随着草场过牧,鼠害泛滥,水土流失加剧湖底逐年抬高,蓄水调洪功能降低,干旱草场面积不断增大,人畜饮水出现困难。

5 尕海湿地生态治理示范工程简介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尕海湖周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近年来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不懈努力。一是在52000hm2的汇水区通过实行草场承包和围栏工程,使草场的利用趋于合理,草地的水源涵养能力有所增强;二是在尕海湖出水口修筑了一座拦水坝,抬高了水位,扩大了水面面积;三是修建了一条4.7 km的引水渠道,将部分忠曲河水引入尕海湖中,补充了尕海湖水量[5];四是利用军牧场撤销的机会,将尕海湖区3600hm2集体牧场兑换为国有牧场归保护区管理局经营;五是利用每年的“湿地日”、“地球日”、“环境日”、“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和“爱鸟周”向保护区群众宣传保护湿地和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大家保护自然资源的自觉性;六是尕海保护站职工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坚守岗位,保护了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的安全。

示范工程的实施,使尕海湖区生态有了很大改善。一是尕海湖区周边60%以上已经干涸的山泉恢复出水;二是湿地面积由九十年代初的470 hm2增加到2006年初的2150 hm2,蓄水量达到4800多万m3,蓄洪和调节气候的能力大大增强;三是尕海湖区沼泽湿地的面积恢复到了12000hm2;四是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鱼虾数量逐步恢复,特别是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鹳的数量由往年的不到10只猛增到2005年的41只、2006年的47只和2007年的126只;四是植被盖度提高,生物量增加,草地的水源涵养和固土能力有所增强。

6 进一步搞好湿地资源保护的几点建议

6.1.实施湿地低产草场生态效益补偿

湿地同森林一样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目前国家重点公益林的生态补偿已经开始在全国实施,上游地区森林的生态效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偿,使森林经营者的管护费有了保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最近召开的若尔盖国际泥炭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会议上,笔者提出了进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想法,得到了若尔盖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的赞同。

对湿地低产草场进行适当的生态效益补偿,一是国家对湿地生态效益肯定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二是湿地低产草场所有者由于增加了收入,也会把湿地保护当作一种增加财富的产业来经营,湿地禁牧的决定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三是湿地保护的经费的紧缺局面也会得到缓解。

6.2 改变传统饲养观念

在一些高原牧区,由于尚未完全实行定居,人们显示财富的形式仍然表现为牛羊数量的多少,而不完全是金钱的多少,牧民群众一味追求牛羊数量而不注意科学经营和利用草场资源,所以造成草场超载、过度利用和草场退化的严重局面。应通过政府官员、科技人员和宗教人士进行教育,改变传统的饲养观念,测算合理的载畜量,按合理的载畜量确定牛羊数量,以草定畜,科学利用,实现草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6.3科学利用草场

    在高原牧区,普遍存在群众惜售牛羊的现象,由于牛羊的饲养年限过长,资金周转慢,还造成了草地资源的低效利用和浪费。应通过派出牧民到内地牧区考察学习、科技人员深入牧区搞示范等形式,向牧民群众传授科学利用草场和科学养畜知识,加快出栏,加快周转。同时,还要大力推行农牧互补战略,重新协调农业与畜牧业之间的关系,以农养牧、以牧兴农,形成了农牧互补的养殖模式,提高畜牧业整体经济效益。

6.4退化草场改良

植物的生长发育能力受土壤渗透性、土壤肥力、供水能力等因素的限制。要全面地恢复草地的生产力,就要因地制宜采用综合培育改良措施,如划破、补播、施肥等,以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水分状况,个别退化严重的草地还要进行草地补播。补播是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原生植被的情况下,在草地上播种一些适应性强、饲用价值高的草种,以增加草群种类成分,增加地面覆盖,提高牧草的产量与质量,这是草地改良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植被恢复与改良的一项有效措施。

6.5鼠害防治

减少对环境的危害,鼠害防治要采用生物防治与机械防治相结合的措施。一是利用鹰类喜欢生活在悬崖峭壁的特性,在鼠害发生区安装招鹰架和鹰槽,给鹰类提供繁殖、栖息的场所,吸引鹰类来鼠害区栖息捕鼠。二是应用捕鼠夹、捕鼠笼、地弓、地箭、捕鼠钩、杆套、石板塌、电子捕鼠器等各种工具直接捕杀。

6.6生态补水

一是在天鹅湖下方再修筑一个拦水坝、扩大天鹅湖水面,有利大天鹅的栖息;二是在波海填埋人工排水沟,通过生态补水措施,扩大湿地面积;三是对兰郎公路改建时取砂留下的几个大坑进行补水,增加水面、提高水位、供牛羊饮用。

6.7环尕海湖绿化

建绿化带,有助于丰富湿地生态系统,同时为鸟类繁殖提供隐蔽场所。国际泥炭会议在项目区召开时,有专家建议在尕海湖周围建绿化带,在充分考虑专家的建议和借鉴国内其它湿地绿化经验的基础上,按照适地适树、宜树则树、宜草则草的原则,搞好尕海湖的绿化工作。绿化树种和草种采用适应高海拔地区生长的种类,如高山柳、水柏枝、绣线菊、沙棘及芦苇等,灌、草结合。

6.8尕玛公路改道

从尕海通往玛曲的S204省道在保护区核心区的尕海湖边经过,对栖息在湖中和湖畔的各种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的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安全,给野生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创造良好的环境,应积极争取对尕玛公路进行改道。

6.9黑鹳栖息地保护

黑鹳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据有关资料,在全世界2200只黑鹳中,我国分布1000只左右,是跟大熊猫一样珍贵的珍稀动物。2005年以来,来尕海湿地越夏的黑鹳数量连年增加,目前已达126只,约占全国黑鹳总量的12%,引起了在尕海从事野生动物研究的学者和众多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为此,应争取在尕海湖区湿地实施黑鹳栖息地保护项目。

6.10申报国际重要湿地

在尕海湿地栖息的黑鹳总数约占全国总数的12%,占全世界总数的5.7%;黑颈鹤最多时达到136只,约占全国总数和全世界总数的2%[6];尕海湖水鸟最多时达两万只以上;尕海湿地已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特别是尕海湿地的泥炭资源在储水、供水、防洪减灾、储存碳汇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这些都符合申报国际重要湿地的基本条件,应积极申报国际重要湿地。

 

参考文献:

[1] 湿地国际—中国项目办事处.湿地经济评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 李俊臻,刘志勇.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思路探讨.森林可持续经营探索与实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37340

[3] 刘乃发,马崇玉.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1

[4]  Ramsar Converntion.(RamsarIran1971)

[5] 李俊臻,陈有顺.尕海湖区湿地恢复工程生态效益的初步评价. 森林可持续经营探索与实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11313

[6]  Smon DelanyDerck Scott.Waterbird population Estimates (fourth edition) .Copyright 2006 wetlands internation

 

 此文写于2005年,曾在省级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发表。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0654-1137576.html

上一篇:父亲李琳的荣誉
下一篇:对甘南州发展大果沙棘经济林的建议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