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emedicin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semedicine

博文

提高燃煤效率、控制碳排放的几点参考

已有 4115 次阅读 2015-12-30 21:1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能源, 煤炭, 二氧化碳, 燃煤电站, 地下煤层气化

排放总量和交易制度

美国国会1990年的《清洁空气法》提出

排放总量制度,要求美国所有燃煤电厂的SO2的排放总量必须削减50%(大气科学家推荐的使生态恢复生机必须满足的SO2最小削减量)。排污交易制度,允许火电厂对其SO2污染排放进行比法律要求的更多的消减,并把额外消减的额度进行销售;同时也允许一时难以找到污染减排良方的火电厂购买这些额度。这样,一家火电厂可以在实现消减目标的同时获得能够销售获利的资产,并成为开发进一步减排方案的财务刺激手段。

 

重新考虑煤炭

1 提高燃烧效率

世界第二大发电设备制造商法国阿尔斯通(Alstom)的数据,如果用一座效率为47%的超超临界发电厂代替一座效率为37%的亚临界发电厂,每kW/h电量的CO2排放量会减少20%。为使燃煤电厂效率接近50%Alstom正组织研发在超高温和超高压下不会变形的新金属合金和陶瓷,从而将运行温度提高到760oC。稳定气候需要削减更多的碳排放,这些改进远远达不到要求。

2 燃烧后的干预——可再生的CO2捕获剂

CO2数量巨大,燃煤电厂产生的SO2:CO21:6。若用NaOH基液与酸性的CO2反应生成NaCO3,那么发电厂每年要处理上千万吨的碳酸钠固体。所以要开发一种反应剂,捕获二氧化碳后,可以释放并封存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然后继续利用。化学工程师埃利·盖尔改进了二氧化碳捕集器——“冷却氨水”的工艺:首先,将燃煤发电厂的烟气冷却到5oC-10oC,此时碳酸铵浆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碳酸氢铵进入再生器,由电厂废热加热到120oC,释放出可以注入地下的纯气流形式的二氧化碳。由于碳酸铵浆液的配置浓度可以高于胺溶液,所以相比于用胺来捕集二氧化碳(市场上多见),每单位体积可捕集两倍体积的二氧化碳,而再生所需的热量减少一半以上。

3燃烧后的干预——仿生材料捕碳

聚丙纤维薄膜上涂起催化作用的碳酸酐酶,中间充满了盐溶液。碳酸酐酶在高碳环境下吸收碳,在低碳环境下释放碳。当烟气通过管道输送到薄膜时,二氧化碳进入液体中心,在压差的驱动下与酶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盐并储存在盐溶液中。而在薄膜的背面,通低碳气流,这一过程逆向进行,以收集高浓度二氧化碳气体。

4 烧烧时的干预——富氧燃烧

当煤在空气中燃烧时,空气有78%的氮气,因此燃烧主要产物是氮氧化物。二氧化碳需要与氮氧化物分离后才能捕集。“氧燃法”锅炉用纯氧来助燃,可以获得几乎100%的二氧化碳。但是,制造氧气要将空气冷却到-180oC以下来分离氮气,耗能不低。

5 燃烧前的干预——将煤炭转化为气体

煤炭气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这样的合成气在高压下体积急剧减小,分离出的二氧化碳可以用现成的物理吸附剂吸收,只留下氢气用于纯净燃烧,产生无碳的电力。(同类的应用还有,见127日的博文)

6 激进的尝试——地下煤层气化UndergroundCoal GasificationUCG

地下煤层气化即将处于地下的煤炭进行有控制地燃烧气化,通过对煤的热作用及化学作用产生可以利用的气体能源,变物理开采为化学开采。从而把有用成分取出,将污染物如煤矸石、二氧化碳等废物留在地下,既减少了碳排放、防止了安全事故发生,又可以生产氢气、甲烷、甲醇等化工产品。

地下气化炉(反应器成了地球本身)是地下煤炭进行热化学反应的场所,构成U型地下气化炉的三要素是进气孔、排气孔和气化通道。气化通道是在煤层中连接进、排气孔的通道,是生产煤气的空间。根据希望生成的产品在进气孔注入空气、氧气或蒸汽,并点火。当煤炭开始燃烧时,会将前面的固体煤炭变为气体。产生的高温气体就像切削工具一样,在煤层内挖出一个通道。工程师通过调节注入气体的压力和成分,在出气孔调节抽取气体的流量,这样就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

UCG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可以成倍地增加煤的资源开采量,传统机械采煤方法难以利用的劣质煤、薄层煤、陡倾斜煤层、埋藏深度大于1000米、废矿区残留煤(1953~2003年达300亿吨)均有可能通过UCG技术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地下水污染和煤层塌陷的问题。在地下水面以下作业,并且作业压力很低的情况下,可以使水始终向下流入煤层,而不是相反。

利用燃烧造成的地下孔洞,可以储存从煤气化产生的气体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就地压缩并回注即可。

7. 碳的地质封存是否有效

如何确保被泵入地下的二氧化碳能够保留在地层中?

斯坦福大学全球气候和能源项目的执行主任Sally Benson指出,全世界的深层含盐盐池、成熟的气田和深层煤层具有足够的容量来容纳几百个世纪的排放量。北海和墨西哥湾底部的多孔含盐砂岩多为非渗透性的页岩所覆盖,非常有利于封存二氧化碳。岩石将意图到处扩散的二氧化碳截留在其孔隙内,使得二氧化碳必须从一个孔隙移动到另一个孔隙。十几年后,随着部分二氧化碳的液化,密度接近石油,形成被毛细力约束的连通气泡,进一步丧失活动能力。经过几百年的时间,二氧化碳将会与其它矿物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盐并变成固体岩石基质的组成成分。

 

参考《决战新能源》2010

英文原版

Earth: TheSequel: The Race to Reinvent Energy and Stop Global Warming 2008

By Fred Kruppwith Miriam Horn

 

参考科学网《能源变局新思路——煤炭地下气化中国进展》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0/9/236927.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38844-946939.html

上一篇: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五届学术委员会会议
下一篇: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的一些数字

1 吕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