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bt92 资深水利水电能源工作者

博文

科学、科学普及与反对科学主义

已有 3997 次阅读 2012-11-24 10:46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科学传播, 科学, 科普, 科学主义

作者:张博庭

 

一、坚信科学是科普的前提

 

最近,有幸参加了中国科协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个高级科普培训班。这个培训班之所以能被称为高级,也算是名正言顺。中国科协可以说是国家科普的最高权威机构,清华大学也是国内最顶级的教育和研究部门之一,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培训,确实受益匪浅。

 

按照现代流行的解释,科学普及的表述不如科学传播。因为前者似乎是高高在上的宣传科学,而后者则是站在与公众平等交流的角度,传播科学。因此,我们这个科普的培训不仅讲授了科普的理论,国内外科普的历史、现状,也把媒体传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技巧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甚至还包括与信息传播相关的心理学和新媒体技术方面的讲座。的确,科普的实质就是要把科学的知识、理念和方法普及给,或者说传播给公众。显然,这样的科普一定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理念、科学方法的科学本身,另一个就是如何通过有效传播的方式达到传播的效果。因此,国际上对科普的另一种解释是“公众理解科学”。

 

在培训中,清华大学的科普研究学者还向我们介绍了他们最新的科普研究结论。他们认为仅仅强调让“公众理解科学”还是不够的,因为,科学不是宗教,不能让公众迷信它,应该容许甚至提倡公众对科学的反思。所以,他们认为:更高层次科普应该是建立在公众对科学的反思层面上。不过,由于参加培训的学员,并不是一些普通的学生,很多人本身就是常年工作在科普第一线的科普专家。所以,清华学者的这个研究结论,立刻引起了一番争论。

 

我也觉得清华学者对自己研究的表述是有问题的。尽管科学的结论与真理一样,确实具有相对性。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真理,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范围内的相对真理还是存在的。科学结论的正确性也都是要有一定条件、范围的。和真理的相对性一样,科学的结论,只能因为条件和范围的不同被发展,而不可能被推翻。如果一个科学的结论能够在原有的条件和范围内被推翻,那么我们可以确切的说:这个结论根本就不是科学的。

 

世界上确实没有绝对真理,但我们并不能说世界上就没有真理、没有对错。科学就是由无数相对真理构成的绝对真理。面对科学技术进步所带给社会的种种副作用,现在社会上有一种非常时髦的说法,叫做科学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仔细想想,这种比喻非常可笑。科学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和总结,科学技术是人们改造自然的一种工具。具体怎么去使用这件工具,是由使用它的人决定的。就像一把菜刀,它既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杀人。但是,菜刀本身绝不是什么双刃剑。当然,对于菜刀的使用,我们有时也会有所限制。例如,在通过飞机场安检的时候,菜刀是绝对被禁止随身携带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在某种情况下菜刀的使用,是要受到监督和限制的。但是,如果你要是托运你的行李,菜刀是绝对不会被没收的。由此可见,我们要限制的显然不是菜刀本身,而是菜刀的使用范围。这与公众对科学的态度一样,人们应该反思的绝不是科学本身,而是对科学的某种使用。

 

 “反思科学的使用”与“反思科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是抱着坚信科学的态度,另一个则是抱着怀疑科学的态度。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你本身就怀疑科学,那你还有必要去普及或者传播一个你都不知道是不是正确的东西吗?所以,反思科学的实质,绝不是要普及科学,而是反对科学普及,或者说就是要反对科学。现实当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号称要反思科学的队伍中,公开指责科学技术是“恶魔”是“罪犯”的极端环保人士,大有人在。

 

二、反对什么样的科学主义?

 

在培训班上,另一个引起了争议的话题是关于科学主义。一位学者在讲课中提到“科普就是科学与技术不断的社会化、大众化的过程,而不是提倡社会与大众的科学技术化。”。当有员问到这句绕嘴的话,的具体含义的时候,学者解释说:这就是要反对科学主义。

 

我非常理解这位学者的反对科学主义提法。不要说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处在一个不高的水平,即便我们已知的科学知识、科学理念、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尽管非常重要,但它毕竟还不能代表我们社会生活的全部。人是进化出来的高等动物,既要有人的理性,也要有动物本能的感性。人类的社会生活不仅需要科学理性,也非常需要感性。因此,我们社会的文明和文化中除了需要包含科学之外,还也还需要很多文学、艺术、甚至宗教迷信等感性的成分。在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真、善、美等价值尺度上,科学最多也只能解决一部分“真”的问题。所以,科学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和大众,社会和大众也不能只有科学。因此,要把社会和大众都科学技术化的“唯科学论”的提法,当然是错误的。

 

不过,由于我们从来没有对“科学主义”做出严格的定义。所以,到底什么是“科学主义”先要搞清楚。在前面一节,我们关于科普是不是需要反思科学的争论中,坚信科学是真理,反对以“反思科学的应用”为借口,反思或者说反对科学的一方,显然应该被定义为是科学主义者。然而,在这一节中,我们又可以把,认为科学就应该代表社会全部的“唯科学论”者,说成是科学主义。可见,在当前的情况下,“坚信科学”者和“唯科学论”者,都可能被冠以“科学主义”的称号。所以,如果搞不清楚“科学主义”的内涵,我们就不能笼统地说反对科学主义。这样必然会引起混乱。

 

例如,当前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坚信科学的科技工作者,根据科学的定义,认为我国的中医只是一种传统文化,而不是科学。而另一部分人(其中,很多人确实都是提倡反思科学的)则认为传统的中医就是我们东方的科学。如果按照“坚信科学”就是科学主义的定义,那么前者显然就是科学主义者,后者则是反对“科学主义”者。但如果按照“唯科学论”是科学主义的定义,后者才是科学主义者,而前者才应该是反对“科学主义”的。

 

总之,由于目前“科学主义”还是一个没有明确定义的概念名词,所以,我们最好先不要去断言,是否要反对“科学主义”。但是对于科普,这样两个结论应该是肯定的,即:坚信科学,但不能搞唯科学论。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5826-635729.html

上一篇:水利水电科技工作者眼中的都江堰的传说
下一篇:警惕反水坝宣传背后的反华煽情

5 赵建民 蔡庆华 曹聪 黄荣彬 sz1961s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