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ju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jun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八卦物理,管窥大千

博文

等待阿根廷

已有 7006 次阅读 2014-7-14 03:37 |个人分类:生活杂谈|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阿根廷, 中微子, 世界杯, 尼马

24年后,阿根廷与德国又在决赛场上碰面了。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是我看的第一届世界杯,也是最动人的一届。忘不了马拉多纳的眼泪,也忘不了主题曲“意大利之夏”。

足球是需要有文化的。

像加泰罗尼亚人打巴斯克人,从来就不需要动员,一定精彩;像1998年阿根廷对英格兰,即便是只有半场好球,也是永恒经典。NBA选秀美国式地制造竞争和平衡,觉得就挺无聊,想不起来谁有什么风格,一年一个样,看谁都一样。阿根廷对德国,是不是会回忆起24年前那个不该判的点球?

算来其实只看过三届世界杯,90年在大学时上百人挤在学生宿舍前的空地上看,94年和98年上研究生时挤在宿舍里看。没有内心每一分钟的急切期望,纯粹欣赏的话,一忙起来就变得可有可无。

看足球是需要有主队的。

中国人看球不免多少有些尴尬。2008年我们办了一次中微子暑期学校。英国的David Ward是个神侃,饭桌上滔滔不绝,别人根本就没插嘴的机会。不知道怎么扯到了足球上,这厮转过头对我说,假如13亿中国人也爱踢足球,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乒乓球你们一玩别人就没法玩了。我脸上发着烧说,我们也有一个国家队,也有联赛,只是拿的钱很多,踢得很臭。David Ward说:我们也一样,你看那帮球员,拿很多钱,像谁谁…… 然后就没我插嘴的机会了。我心说中国足球与英国足球,能一样吗?三天前在慕尼黑马普所,饭桌上碰到德国粒子天体物理委员会主席,做过贝加尔湖中微子望远镜的Christian Spiering。这厮来自前东德,给我们讲68年他在东德中国大使馆挥舞红宝书,因为中苏交恶差点被抓起来的经历,突然话题一转,说你们中国人什么都能做,能做大亚湾,能做JUNO,还能做CEPC,怎么就足球踢不好呢?我淬不及防,一时无语。

老的德国风格,过人就靠撞,过了就过了,没过凭着惯性先把你撞开,然后转身去找着球,接着再来。后发者先得学习,学个七七八八后,就需要有自己的风格,没有风格,终究不成大器。中国足球一会儿打长传冲吊,一会儿留学巴西,没个定性。拼身体条件,怎么也拼不过德国人英国人吧,不如学阿根廷人的精准快速,将来能培养适合自己条件的风格。

希望阿根廷赢。一个方面是觉得中国应该学他们的风格,赢了给点说服力。另一个方面,是看球星。1990年世界杯看阿根廷是因为刚在墨西哥加冕球王的老马。老马也确实不负众望,巴西人输了之后说:马拉多纳1:0巴西。

话说要掀起群众运动,没有偶象是不成的。连搞科研也一样。欧美都重视Outreach,我倒是觉得他们Outreach最有效的就是搞了几个偶像,像霍金,像老邢介绍过的Nima(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779-750724.html)。尼马牛到什么程度?他担任高能所的前沿研究中心主任,做到了每个月来一个星期,让全世界科学家都大掉眼镜,因为这厮从来说话不算数,说来做报告,经常前一天你问他,他说还没想好来不来。他倒不是推托,是真没想好,万一想清楚了要来吧,从来不订票,直接去机场,买极贵的票。他来高能所兼职,既不拿工资也没报销过机票,都是自己的经费。我真纳闷美国人怎么会这么骄纵和容忍这种人、这么花经费。有人说,他就是美国理论物理界“捧”出来的神话偶像,培养粉丝用的。要是搁中国,谁这么猖狂,早找毛病把你踩下去不可。  

去年我获得“杨振宁奖”,杨振宁因身体原因,取消了去日本颁奖,托人给我送了一套书,留了联系方式。我就给他发了一封邮件感谢,说几代中国人在他的成就感召下投身粒子物理研究,我也是其中一个。为什么说几代人呢?我看过徐一鸿(Tony Zee,1945年出生于昆明)的访谈,问为什么学物理,他说他们那一代华人学物理,很多是受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影响。

足球圈也有好人,象莱因克尔,据说一辈子没拿过黄牌。老马就不是什么好人,劣迹斑斑,但依然掩盖不了他的光芒,吸引着多少人来踢球?就象“意大利之夏”里唱的:

  小时候常站在那看台旁
  幻想有一天驰骋球场上
  经过多少岁月经历多少拼搏
  如今终于实现梦想


平心而论,现在的德国队很强大,而且技术精湛,不再是以前靠身体的打法,7:1也太震憾。不过看了阿根廷对荷兰,觉得阿根廷不落下风。它的打法,坚固的防守加一刀见血,给了下一位球王加冕的机会。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6183-811450.html

上一篇:摆一摆国际会议
下一篇:讲座:INSPIRE: your information platform in HEP

27 李健 王春艳 周小朋 武夷山 黄永义 王树松 邹少浩 黄忠凯 张云扬 刘全慧 秦逸人 王善勇 张强 曹建军 廖晓琳 张帅 邢志忠 曹须 shenlu biofans bridgeneer zhouxuejun libinfenn dollge Vetaren11 fangfeng1979 wlim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5: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