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孕妇终极悖论:止不住的孕吐,吐掉的却是给胎儿的营养

已有 7929 次阅读 2018-12-25 21:29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本内容由【SME科技故事】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人为什么会呕吐?

  这其实是人类在进化中获得的一种防御机制。

  

  呕吐本身不是病,而是有病的症状,甚至能减轻病情。

  例如,呕吐最常见的原因是食物中毒。

  将有毒物质吐出,可减少毒素被人体吸收降低伤害。

  

  而将胃里东西吐出后,人体甚至还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由于具有镇痛作用的内啡肽释放(类似吗啡的物质),你甚至会产生一丝快感。

  但怪异的是,呕吐有时甚至不是疾病的症状,而属于一种正常生理反应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孕吐。

  

  大约有70%-80%的孕妇,在怀孕早期会发生孕吐症状。

  它一般出现于妊娠的第五周或第六周,之后又会在妊娠满三个月之后悄然消失。

  如此高频,也难怪人人都把恶心、呕吐等当做怀孕的指示。

  而相对其他呕吐,孕吐是特殊的。

  到现在,人们都没能弄懂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发生的原因一直都是一个谜题。

  

  

  因为仔细一想,你就能发现,孕吐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孕妇不是食物中毒,但也终日恶心、厌食、呕吐,浑身不得劲。

  要知道,孕妇肚子里的胎儿正需要大量营养物质来供养。

  无论是厌食,还是呕吐,对胎儿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明明是最需要营养的时候,但孕妇却偏偏把好不容易吞下的食物吐了出来。

  这完全说不通。

  

  其中1%的孕妇,更是会出现严重的呕吐,会导致电解质失衡、无法进食等。

  这也叫做妊娠剧吐急性孕吐,需要到医院接受治疗。

  所以,照演化的历程看来,孕吐正是人类怀孕最大的悖论之一。

  这种匪夷所思、浪费资源的情况,怎么就没被自然淘汰呢?

  

  这时,就需要问问腹中胎儿的意见了。

  日常的食物,对我们成熟的个体来说,确实可以看作无毒无害。

  

  但对尚未发育完全的胎儿来说,就不一样了。

  所以健康食品未必健康,微量的毒素也能给脆弱的胎儿带来伤害,甚至能致畸、致命。

  

  例如,因不能主动避开灾祸,许多植物都会合成一些有毒的化合物,避免被动物吃掉。

  这些有毒物质,也被称为次级代谢物(secondary compounds)。

  现代蔬菜瓜果,即便是已经过层层人口培育而得,变得更可口安全。

  但这其中的毒性仍无法完全彻底除去。

  只是微量毒素对我们成人来说是耐受的罢了,更何况人类有时还特别钟爱某类次级代谢物,如咖啡。

  

  除了植物,肉类可能含有寄生虫和细菌等,对胎儿同样是种威胁。

  确实,彻底煮熟可以让肉类变得安全。

  然而,人类学会用火烹饪也不过万来年,在那之前我们祖先都是茹毛饮血过来的。

  试想一下,让孕妇吃生肉的场景?

  没有良好卫生意识的过往,妊娠早期还是少吃为妙,妊娠反应来得理所当然。

  

  即便是已经出生的小孩,也是极度挑食的。

  他们对苦味更敏感,所以出于本能他们会对带有苦味的蔬菜抗拒。

  其背后的原因,仍是他们的身体不比成人,更容易受到毒素的侵害。

  还未出生的胎儿,就更是难以抵抗得了母体每天大量进食的化学攻击了。

  

  这也是对孕吐最经典的“胚胎保护”假说。

  孕吐,其实可以护胚胎免受食物中病原体与毒素的侵袭,让孕妇在无意识中避开某些食物。

  如果没有孕吐,为供养“两人所需”,孕妇可能会吃下更多的食物。

  这里面,很可能就存在着对胎儿不利的食物。

  于是,让孕妇恶心、呕吐、厌食等便成了保护胎胚的最好办法。

  

  这一假说,当然是有相关证据的。

  首先,在世界范围内,孕吐发生的频率变化很大。

  科学家在27个传统社群中,注意到有7个社群从不发生孕吐或极少发生,其膳食仅以素食为主。

  如果再将植物进行细化,则会发现极少孕吐发生的社群中以玉米为主食

  加工过的玉米很少含有次级代谢物,而干燥的玉米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也很强。

  因而,以玉米为主食的妇女,较难遇上激发孕吐的食物。

  这与“胚胎保护”假说的推论是一致的。

  

  而最重要的证据则是,妊娠反应最严重的时期,对应的正是胚胎最脆弱的时间节点。

  研究人员发现,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时期,是在细胞分化成各大器官时。

  而这段时间,大约是从孕第5周开始,孕6-12周达高峰,约在孕18周时彻底结束。

  

  如大脑形成发生在受精后的15~27天;心脏形成发生在受精后的20~29天;生殖系统则是在受精后28~62天形成;

  孕妇想要自己生出的孩子四肢健全,大脑正常,不出现畸形。

  那么,就需要特别注意孕期的前三至四个月,尽量避免外来因素对自身的侵害。

  这与孕妇出现孕吐的时间节点,是高度重合的。

  

  hCG(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而与孕吐脱不了关系的,正是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

  女性一旦怀孕,体内的激素水平就会像坐上了过山车,可谓一飞冲天。

  例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含量会大大增高。

  这种激素最初产生于受精卵结合后的第七天。

  而市面上售卖的早早孕试纸,便是通过检测hCG水平以确定是否怀孕的。

  

  大量研究已经表明,hCG水平与妊娠期孕吐的程度相关。

  尽管具体作用机制并不明确,但hCG含量越高,孕妇出现呕吐或恶心的症状也就越严重。

  随着hCG水平在怀孕的前三个月急剧上升,孕妇的妊娠反应也会随之变得明显。

  当HCG水平在孕中期稳定下来时,症状也会随之减轻、消失。

  

  hCG水平,很可能就是胎儿操控母亲的一个手段。

  而母亲遭受了孕吐的苦难,确实也给腹中胎儿带来了好处。

  已有研究显示,与其他孕妇相比,那些孕吐更厉害的女性,自然流产率、死胎率、死产率会更低。

  有孕吐的准妈咪孕早期流产的概率,比没有孕吐的竟下降了几乎一倍。

  除此之外,婴儿出生时患有先天性心脏缺陷的风险也更低。

  

  当然,那些没有出现孕吐反应的孕妇也不必为此过分担心。

  症状不明显的孕妇,在注意饮食的情况下,照样可以生出健康的孩子。

  不过,如果有孕吐的症状,但是孕吐很快又消失了,这就需要警惕了。

  因为胚胎停止发育后血hCG水平会迅速下降,孕吐就会缓解或消失。

  这时,最好去医院做个超声,评估胚胎发育情况。

  而关于胚胎保护假说的背后,还藏着一个更有意思的理论。

  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来说,只要基因不完全相同,就一定存在基因层面的利益冲突。

  

  尽管母婴确实有着共同的利益,毕竟婴儿身上50%的基因来自母亲。

  但母亲和婴儿的利益并不完全重合,还有50%是来自于父亲。

  母亲未必那么无私,胎儿也未必那么被动,一场无声的争夺战正在子宫内发生着。

  

  这也叫母婴冲突理论(Parent–offspring conflict),由是生物学家罗伯特·特里弗斯(Robert Trivers)和大卫·黑格(David Haig)提出。

  而这种冲突是发生在生理层面上的,是无意识的。

  从现有证据看来,孕吐可能更偏向于孕妇与胎儿的共同利益。

  若孕吐是母婴冲突的后果,那么我们就可以预测到怀孕后期会产生更严重的孕吐现象。

  毕竟那时候,胚胎才更可能从食物中摄入更多的毒素。

  

  

  但婴儿给母亲带来的麻烦事,可不只有孕吐那么简单。

  

  自然选择,会倾向那些能成功养育更多后代的父母。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们不能将所有资源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

  但从孩子的角度看来,他所得到的护理和喂养越好,其健康成长的机会就越大。

  而为了让自己更强壮,胎儿甚至不惜让母体血压、血糖飙升。

  于是,便有了常见的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

  

  所谓妊娠糖尿病,就是怀孕前糖代谢正常,但怀孕后却突然出现了糖尿病。

  从孕中晚期,女性体内产生的一些激素变化,会降低了胰岛调节血糖的能力。

  这样,胎儿就能获得更多的血糖供应,将自己需要的营养储存起来。

  相对于那些体重不足的婴儿,体重越大生存率也就越高。

  虽然妊娠糖尿病孕妇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够恢复,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机会增加。

  所以在妊娠期,孕妇需要密切关注糖代谢水平,多注意饮食运动。

  

  而妊娠高血压(也即先兆子痫),则是胎儿抢夺母亲资源的另一个例子。

  6%的孕妇,在怀孕后期都会遭遇子痫。

  严重情况下,母亲甚至会因肾衰竭、肝衰竭等走向死亡。

  而胎儿让母亲的血压升高,则是为了让更多的血液进入血压较低的胎盘。

  

  胎儿会制造一种蛋白质sFlt1,释放到母亲的血液里。

  这种蛋白会让母亲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这样源源不断的血液便流向了胎盘,让胎儿获得更充足的营养,有助于自己长得更加强壮。

  值得注意的是,更高的出生体重与产妇血压是正相关的。

  

  怀胎十月,让我们顺利降生,母亲的付出是巨大。

  无论孕吐、妊娠高血糖还是妊娠高血压,都让她们吃尽了苦头。

  虽然在她肚子里,你的榨取是无意识的,而现在正是“赎罪”的时刻了。

  *参考资料

  Samuel M.Flaxman,Paul W.Sherman.Morning sickness: a mechanism for protecting mother and embryo.Quart. Rev. Biol.2000

  Paul W.Sherman,Samuel M.Flaxman.Nausea and vomiting of pregnancy in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Am J Obstet Gynecol.2002

  Haig, D. Genetic conflicts in human pregnancy. Quart. Rev. Biol. 1993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66991-1153520.html

上一篇:真正的吃货,要给自己的嗜臭找一个科学的借口
下一篇:他本可以和牛顿双宿双飞,却因羞涩而错失物理第二魔王的威名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