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liug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coliugy

博文

“豆蔻年华”中的豆蔻究竟为何种植物 精选

已有 11777 次阅读 2015-7-6 18:16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豆蔻, 红豆蔻


艳丽精美的艳山姜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唐代诗人杜牧著名《赠别》一诗中把十三岁的美少女比作豆蔻。因杜牧此诗影响广泛,因此后世发展出豆蔻年华一词,用来形容十三岁的娇羞美少女。与大多数中国植物文化一样,豆蔻这种名不见经传的植物,也因诗人的一首名作而名垂青史。

那么,问题来了。诗歌中所描述的植物豆蔻到底长什么样子呢?

据各类史料记载,汉语中含有“豆蔻二字的名称共有五个,分别是豆蔻、红豆蔻、白豆蔻、草豆蔻,肉豆蔻,分属于姜科和肉豆蔻科。中国文化中有很多诗歌的指代是非常模糊的,并不十分清楚。晚唐杜牧所说的豆蔻到底是那种?与后人所说的豆蔻是不是同一种,值得考究考究。

杜牧诗中由于没有细致描述,只是把豆蔻比作青楼的风华少女,很难读出具体的特征。后世描绘中,宋代诗人范大成曾经写了一首诗《红豆蔻花》,细致地描写红豆蔻的华资和颜色。诗说“绿叶焦心展,红苞竹箨披。贯珠垂宝珞,剪彩倒鸾枝。且入花栏品,休论药裹宜。南方草木状,为尔首题诗。范大成所描写豆蔻,说这种红豆蔻不仅可以入药,还可做花也是很漂亮的。其中红苞竹箨披一句则更是描写了红豆蔻花苞带红,而且披着一个笋鞘(箨tuò,即笋壳之意)。由此推断,宋代范大成所说的红豆蔻显然是姜科的另外一种植物---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艳山姜的花骨朵尖上带红色,而且艳丽非凡,明显的是具有一个笋鞘。之前的诸多考据虽未提及艳山姜,但从这些描写特征来说,还是相对较容易确认一些。

五代词人李珣《南乡子·归路近》“归路近,扣舷歌,采真珠处水风多。曲岸小桥山月过,烟深锁,豆蔻花垂千万朵。”词中用豆蔻表达了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热爱。李珣乃南方人士,而且是草药学家,理应该对豆蔻比较熟知,他所言的豆蔻,花朵下垂,也很有可能是艳山姜。因此豆蔻年华中的豆蔻在不少后世诗人的眼里便是艳山姜。这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有的古代诗人可能也把豆蔻年华中豆蔻误解为草豆蔻

当然,无论是宋代大诗人范大成、还是五代草药师李珣,无论他们描写得如何细致,他们的认知都有可能是错误的。“豆蔻还有可能是另外一种不太起眼的香料作物---红豆蔻Alpinia galanga

在古代的长江以南地区,农村人喜欢在家庭小院里种植香料作物,诸如草果、红豆蔻等不仅果实可以入药,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而且可以做香料,用于日常生活的烹饪。现如今,西双版纳傣族村寨中,还有不少人种植红豆蔻,用来做佐料。艳山姜虽然漂亮,而且可以入药,但很少用于日常食用,因此种植数量可能很少。因此老百姓对豆蔻的知识和情感积累,很有可能是来自于既可入药又能食用的红豆蔻。宋代集大成的《本草图经》中也把豆蔻看做红豆蔻,说南人多采以当果实。尤贵其嫩者,并穗入盐同腌渍。强调了红豆蔻的食用价值。

后人在释义杜牧诗中豆蔻时,正统人士多强调豆蔻含蓄的诗歌意象,认为豆蔻同理连枝,含苞待放犹如芳龄少女。红豆蔻虽然貌不惊人,但内心鲜红,心心相印,表达相思之意。在民间,或对于那些浪荡不羁之人,则有另外一种看法。他们不仅借红豆蔻的相思之意,更把红豆蔻独特的两个红色花瓣结构,看做处女,以此来相互戏谑,寻欢作乐。红豆蔻的花,貌不惊人,但有清香味,奇特的是花瓣蜜腺之外,有两个相对的红色结构,不仅被民间看做爱情的象征,而且被称为含胎花,用来比喻少女。说白了,民间其实是把红豆蔻红色的独特结构,喻为私处或处女(恰好与十三四岁少女相符)。男女调情风月之时,乃可增加情趣罢了。风流倜傥的杜牧,在江南之时,正仕途不顺,常常出没青楼。想必各种调情之语,民间之说法,自然是懂的。


貌不惊人的红豆蔻,版纳傣族多种在房屋旁,用来做佐料


 红豆蔻的红心,心心相印?还是处女之喻?

在小说《红楼梦》中,豆蔻、女人与上层社会的靡靡之音间的关系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富二代贾宝玉的豪宅蘅芜院上提了一对对联,“吟成豆蔻诗尤艳,睡足荼蘼梦亦香。”表现了宝玉生活的情趣。《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富二代宝玉和一般狐朋狗友琪官、冯紫英、云儿、薛蟠饮酒行令时,云儿唱了一段:“豆蔻花开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钻了半日不得进去,爬道花儿上打秋千。肉儿小心肝,我不开了你怎么钻”?妓女云儿的小曲,可谓含蓄地表达了民间对红豆的戏虐看法。至今读来,回味无穷。

作为一种植物文化,红豆蔻承载的这种文化,可以多种解读。时至今日,也无须遮遮掩掩。把红豆蔻放到显微镜下,放大它的“红心”特征,你便可理解民间这种插诨打科的文化,直白而有趣。同时也为红豆蔻这种貌不惊人的植物,增色不少。

事实上,红豆蔻的花背后有着独特的造型和繁殖策略。所谓的红心,其实是红豆蔻蜜腺的一个标识,它可以引导传粉昆虫正确落在花朵之上,并进入蜜腺取食,以带走花粉或授粉。红豆蔻不仅文化故事精彩,而且具有一种独特花柱卷曲繁殖方式。红豆蔻花序上的花朵逐次开放。早上单朵花开放时,花粉成熟,而花蕊向上翘,木蜂被花香吸引时,便会来访。木蜂沿受花心红色斑块引导,准确停留在花瓣上,位于上方的花粉就会刮蹭到木蜂的背部。有趣的是,为了避免自交,红豆蔻的花柱在中午以后会慢慢向下弯曲。此时,柱头已经发育成熟。当木蜂再次拜访时,他背上携带的花粉便能帮助红豆蔻传粉。小巧精致的花柱运动,可主动避开自交,增加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以抵抗多变的环境。实则是红豆蔻一种独特繁衍策略。如此解读虽然科学合理,但终究缺乏诗意与文化含义,反而无趣了许多。

未得女儿乐,先歌豆蔻花。浑人做谑语,难为众方家。如此解读,只为读者,只为那些偶遇红豆蔻之人能多一种角度,多一种体会植物之美的方式罢了。

红豆蔻的花粉


在红心的引导下,木蜂准确拜访红豆蔻花朵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0114-903309.html

上一篇:云南大学不一般
下一篇:“隔山打牛”:耧斗菜的防御工事

24 郑永军 梁红斌 徐耀 朱晓刚 王家冰 梁建华 文克玲 过家春 张影 刘光银 陈楷翰 毛培宏 王刚 刘俊华 徐旭东 栾合密 岳建军 杨正瓴 侯成亚 金耀初 余海涛 陈新 luxiaobing12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