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说说人群安全研究的艰巨性 精选

已有 5540 次阅读 2015-1-3 13:49 |个人分类:消防以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人群安全

说说人群安全研究的艰巨性

 

北京《新京报》提出的十问,让我们专业消防工作者非常不满。在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之前,有人试图煽动民意,简化科学,试图用问责制和人祸论来干扰调查工作进展。按照以往的规律,只要民意认为是人祸,结果往往是“责任事故”(人祸的另一种说法),而真相就被牺牲了。显然那些记者对与人群安全科学所知甚少,我来说说人流管理与灾难控制的艰巨性。

人流管理是一门崭新的科学,大约1996年,John  Fruin才在他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写了一本书《Pedestrian Movement》,开创了人群流动的研究,他提出的FIST模型,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恐慌发展模型,导致群体恐慌或群体灾难的要素是有Force(力量),Information(信息),Space(空间),和Time(时间)。大约2011年美国才出版第一本人群科学的专著《Pedestrianand Evacuation Dynamics》,就在2014年,英国才出版一本《Introductionto Crowd Science 》,算是给人群科学进行了接生工作。为什么人群科学出现那么迟?因为你不能拿人体作实验(违反实验伦理学,风险和成本太高),有用的数据实在太少了,而且很多都是常规流动下取得的数据,不能用来预报灾难。即使在计算机模拟技术大发展之后,人们对于发生踩踏的人流现象认识也是非常粗略的。在2001年,德国的数学家提出恐慌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重现了成拱现象(即Arching Behavior,其实就是两个人拼抢出口,发生拥塞的现象)。该数学模型其实就是人体阻力模型,该模型是猜出来的,也和中国十几年来校园踩踏规律相契合。这些60多次的校园踩踏,大部分集中在秋冬两季相匹配,说明这个假设是非常合理的。由于秋冬换季,人们添加衣物,所以人体阻力增加,这时候如果还是像春夏那样打闹,产生的局部人流密度确实可以产生群体恐慌,进而引发群体踩踏的结果,这种解释可以解释校园踩踏的80%。还有一些踩踏现象,那纯粹就是意外了,比如栏杆倒塌,海绵垫子倒下,“鞋子掉厕所”,“鬼来了”,这些非常微小的触发事件,与人群的恐慌情绪(往往与环境的黑暗有关)发生共振,激发了人群的恐慌潜力,于是人人拼抢逃生,每个人的逃生都是在杀人,每个人的抵抗都是在害人,所以产生群体伤害。这种现象与人群的心理状态(比如当时有人死,所以“鬼”是正常的联想),很少发生,可是有规律,有苗头,我们的舆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扣以人祸论的幌子,压制了对人群安全的正常调查和研究,这是中国发生60多次校园踩踏,却无法得到遏制的重要原因。每一次教训,都被惩罚替罪羊给掩盖了,这些煽动人们仇恨他人的记者,对人群安全科学一无所知,只知道通过问责制和人祸论煽动民意,是掩盖真相,抵制教训的罪魁祸首。

美国的人群科学成熟很晚,中国又如何?更不堪一提。2008年,自从范美忠正常的逃生行为被举国批判以后,中国的逃生研究实在可怜,还不如香港的SML的研究成果。大家都拿软件研究一下人群的动力学,就算人群研究了,可是人群研究的目的是研究灾难,研究灾难就需要群体心理学,可是群体心理学因为是心理学,不算工程,也很难算科学,所以研究者几乎没有。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在美国研究人群的人也是屈指可数的,英国和德国比较多一点,因为可以通过设计咨询获得回报,中国情况不熟,但实在找不出比较全面的专家。中国虽然发生的群体灾难很多,但都被人祸论所压制,谁也不敢研究,老百姓口口声声要真相,可是又害怕真相,只要“让领导先走”,以骂政府出气为借口,抵制对事故真相的研究,这种叶公好龙的态度,怎么能够吸取教训呢?

有专家就可以正确预报人流规律,防范群体踩踏了吗?在国外,主要是消防队伍从事人群管理,可是中国的消防没有职业化,更不能保持足够的专业队伍。到现在,虽然有关方面不承认,中国消防首先的职业是军人,其次才是兼职搞安全,他们能够有充足的精力积累安全经验,有充分的机会走进校园从事安全科普吗?说句老实话,中国消防是挂着消防名义的救火队,除了救火,在救灾、急救、抢险等工作中,都是以次要的角色出现,承担微不足道的工作。中国消防得不到重视,中国的安全水平可想而知。正是因为从未有过认真的调查和研究,所以在我国形成了一种惯性,凡事故都是人祸,没有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精神?把事故的每一个环节都搞清楚,而不是匆匆结案,枪毙了事。在消防领域,中国枪毙了太多的无辜者(5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是用枪毙对待失火的,谁说中国不问责?是问责过度,认识不足),这些无辜者大多是因为消防制度的不足而被枪毙的,理由很简单,纵火也好,失火也好,仅仅是对灾难贡献20%,成灾需要消防制度的配合才能完成。现在我们不敢研究制度的问题,或者没有实力看出制度的问题,所以拿当事人遮掩,这种态度实在让人很无奈。昨天发生在哈尔滨的大火暴露的问题(1983年哈尔滨曾经发生过大火,所以这一次大火也是有气候贡献的,因为大火有30年的周期性),中国消防制度的问题是非常明显的,只不过大家不愿意面对罢了。你有一千种理由,我只知道一点,就是我国的消防制度和欧美日相比非常不合理,消防在中国得不到起码的重视,这是大国崛起的主要绊脚石。

在新一轮气候变化面前,中国面临着此起彼伏的社区大火(湖南云南是重灾区)和难以克服的群体灾难(北京上海是重灾区),消防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已经到了不能跟上GDP发展水平的地步。我只不过想提醒有关方面的注意,改革消防制度,提高安全水平,是提高全民素质,大国崛起的唯一途径。没有现代化的消防制度给人们提供安全保障,中国梦不过是黄粱梦罢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2992-856073.html

上一篇:小议在群体灾难中缺席的中国消防
下一篇:说说人群动力学常识

21 李健 王智文 黄永焯 武夷山 徐晓 洪海云 李佳苗 刘立 李伟钢 秦健勇 代恒伟 宋泽阳 侯沉 蒋永华 董侠 康建 马建敏 肖重发 赵凤光 xchen qzw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5: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