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guanz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guanzhong

博文

文坛贤伉俪 柏杨张香华 精选

已有 6665 次阅读 2016-2-24 16:51 |个人分类:中国名人|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笔者与张香华老师和徐老师

 

原载《欧洲新报》2月1日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6/1/4

12月初在香港澳门参加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有幸遇到了柏杨夫人张香华,这才知道张香华是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的科班,文学功底深着呢!迄今出版的重要著作及译作27本,她还是世界华文旅游文学联会的创始人之一。蒙她赠送一本新出的文集《明日朝阳照逝水·回忆四集》,细细阅读,进一步加深了对柏杨、张香华夫妻事迹的了解。

说起柏杨,马上会令人想起一套72本的《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今译本,以及他写的《中国人史纲》和《丑陋的中国人》。事实上柏杨著作等身,一生著述近两千万字。他不仅是台湾岛,而且全球华人社会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可以说是“生在大陆,在台湾;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十年通鉴与十年人权的集锦。”

 

生在大陆

柏杨,原名郭定生,后改名郭衣洞,1920年3月7日生于河南开封。柏杨是他的笔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河南多柏树,也多杨树。柏树有鳞鳞的叶子,龟裂深褐的皮色,冰雪常青,树龄可达千年。白杨挺立在深山幽谷之中,风来时哗哗作响,动人心魄。这是柏杨的性格,也是他笔名的由来。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有一次他到台湾中横公路隧道附近,听见一个台湾原住民部落名称的谐音“古柏杨”,即以柏杨为笔名。

柏杨家庭条件本来不差,但一岁多母亲去世,就受继母虐待,他还以为她是亲生母亲呢。兄弟姐妹每天早上总吃个荷包蛋,他可没蛋吃,站在一旁,心里很难过。到了十几岁,他才知道生母早死了。母亲是什么样子,他不知道,甚至不知道自己准确生日是哪一天。3月7日其实是1968年在台湾被捕入狱的日子,幸而后来把“死罪”改判有期徒刑,所以他把3月7日作为新的生日。

父亲在外地工作,回家发现孩子满身被继母打的伤痕,就把他带回祖籍河南辉县上学。念高二时,抗战爆发了,柏杨停学从军,1938年加入国民党。后来进了搬迁到大后方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就在东北大学期间,她认识了崔秀英,一个能歌善舞的战干团文化教员。不久便结婚了。1945年,柏杨与崔秀英的女儿崔渝生降生在陪都重庆。柏杨十分喜爱女儿,经常抱在怀里,唤她毛毛。然而在那战乱的年代,为了谋生,只能把她们母女送回河南息县姥姥家。抗战胜利后,柏杨到了东北,后来辗转到了台湾。夫妻完全失去了联系。崔秀英在文革期间,因解放前与柏杨的婚姻受到冲击,被戴上“国民党军官太太”、“国民党特务”的帽子,批斗、游街、关进牛棚,身体和精神受到极大的折磨。而同时,柏杨在台湾正被关在国民党的监狱里,真让人哭笑不得。直到1984年,柏杨为了寻找在大陆的女儿,写了一封信,经美国朋友之手转到香港,再转到息县,终于找到了阔别40年的女儿崔渝生,她住在西安,在西安实验小学任教。

 

著在台湾

柏杨到台湾后,1950年因“收听匪区广播”而被判刑6个月。1954年他到救国团任职。柏杨在台前10年主要写小说,1960年起以柏杨为笔名写作批判性杂文。1968年因翻译描述父子二人在无人小岛上竞选总统的漫画,被认为暗讽蒋介石父子被逮捕,判处12年有期徒刑,被囚禁9年零26天。出狱后搞了5年专栏,接着就是《资治通鉴》的译介工作。晚年,柏杨关注人权问题,曾创立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并担任会长。

从1950年柏杨起开始创作,在50多年的时间里笔耕不已,甚至在监狱里都不停笔,共写下近2000万字的作品。他历年的作品后来被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李瑞腾耗时5年,编撰为《柏杨全集》,计有28册之多。

文字狱对柏杨有着很大的影响,但他在狱中也不停歇,把整个监狱岁月投入写作。他在监牢里整理历史材料,将二十四史摊在小凳上,整理帝王世系表。或蹲在墙角,或坐在地上,膝盖上放着用纸糊成的纸版,和着汗珠,一字一字的写作。在牢狱10年中,竟完成了三部史书:《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以及《中国人史纲》。手稿汗迹斑斑,颜色枯黄,从地面几乎直堆到腰际。

柏杨的关怀面很宽。他写《异域》,描述国民党军队一支孤军腹背受敌,一路逃到泰国北部蛮荒边境艰苦作战生存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读者,还发起《送炭到泰北》的关怀活动。

柏杨的小说内容多反映社会下层小人物的苦难生活,揭示社会的不公。柏杨的杂文更是精彩,古典诗亦颇有特色。《柏杨诗抄》被译成英文后,1991年柏杨荣获世界诗人最高荣誉“桂冠诗人奖”。

柏杨一生著述不断,提倡民主、人权、尊重与包容。他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爱文者为他入迷,尊敬他为天才,是一座大山,内中既有风景又有宝藏。著名核物理学家,也是柏杨的挚友孙观汉(1914-2005)称他为“五千年来仅此一人”,因为他集历史学家、专栏作家、诗人、政治家、小说家、思想家于以一身。恶心者认为他文笔尖酸刻薄,太爱骂人,充其量只能称作“俗文学”,不能登中国文学的神圣殿堂。无论爱者恶者,却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他是一个有勇气讲真话的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自己何尝不知道“闷为上策”,但想说的话还是止不住向外冒。

 

杂文大家

柏杨的杂文如匕首般锐利,不仅针砭时局,还针对华人集体文化和性格上的缺点做出批判和探讨,批判“丑陋的中国人”与“酱缸文化”。柏杨被称为“台湾的鲁迅”或“鲁迅之后的又一位杂文大家”。他写《丑陋的中国人》,引起热烈讨论。他深刻地反省、现实地批判,成为大陆年轻人仰慕的学者典范。

柏杨多次提到喜欢读鲁迅的作品。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对于柏杨的杂文显然有着深刻的影响。

书生报国无它物,唯有手中笔如刀。柏杨手里的笔,就是这样的一把锋利的刀。

他的杂文主要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病态、人性弱点和官场里的黑暗面等,剖析深刻,鞭辟入里,冷嘲热讽,幽默犀利。《西窗随笔》是他早期的杂文选。

鲁迅而外,柏杨是最全面地对于中国文化、政治、社会伦理诸方面挖掘病根的中国人,一些人只从表面看到他的偏激,看到他的痛骂中国,尤其是那本犀利的《丑陋的中国人》,更是使一些人反感万分。但实际上,柏杨之“恨”中国,乃是爱之愈切,恨之愈切的那种恨。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他是一个真正地对中国抱有强烈使命感的人。

《南方都市报》在悼念柏杨辞世的社论认为:“在华人世界,柏杨这个名字远离那个来去无牵挂的具体生命,这个名字无可抵抗地成为一个符号,这个符号简单直接地引起一个联想: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走了,留下这句孤绝的话,等着万万人拼尽诚实和勇敢,终有一天证明他是错的。如果我们不能宣称自己是不丑陋的中国人,至少我们可以知道,反思与内省,是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轻言完成的必修课。”

 

“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柏杨一生跨越文史,他站在人性尊严的基础上从事创作,文字极具感染力。他在监狱里写《中国人史纲》时,遵循最基本的史观,就是为小民写史,而不是为帝王将相写家谱,写嘉言懿行。柏杨突破了以朝代为单元的传统体裁,彻底取消朝代的框框,改用世纪(100年)为单位,使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得以更明确的显示出来,还把历史上那些令人头昏脑胀的官名,一律现代化,为读者提供了不小的便利。《中国人史纲》在台湾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

出狱后,柏杨最庞大的文字工程是用现代语翻译介绍《资治通鉴》,花费了十年功夫。《资治通鉴》是宋代大学者司马光(1019-1086)的巨著,共354卷,300多万字。这是一部贯通古今的编年通史,它系统地编纂了从战国起到五代末,共1362年的历史。它与司马迁的《史记》同为我国史书的两大丰碑,而它的篇幅是《史记》的6倍。但由于古文艰涩,篇幅浩繁,很少有人读完它,近百年来几乎成为死书。柏杨下决心,啃这块硬骨头,用现代语翻译它。原先预计用3年时间完成,每月一册,共36册,以杂志预定的形式发行。1983年9月,第一册《战国时代》出版,读者反映热烈。开始的第一年,一直维持每月一册的速度,但不久就发现,根本无法预估文言文译成白话文的膨胀系数。于是只好由每月出版一册,延长为每两个月出版一册,由3年36册,延长为10年72册,共约近1000万字。这种单方面的违约行为,有的读者充分同情支持,也有些读者严厉谴责,但柏杨说,即使把他再投入牢房,也无法三年完成这项庞大的工程。这项苦衷最后获得读者谅解,但这十年也几乎成了柏杨的另一场新的监狱生涯,书房成了囚房。每天晚上连做梦都梦见《资治通鉴》,常在百思不解得困境中,忽然惊醒。在译介时,他除了翻译外,还另加上了柏杨曰,评议帝王将相,写出读书的心得。《柏杨版资治通鉴》当选为全台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套书,每册印刷一万册,这在台湾岛这样狭小市场上,简直是个奇迹。这套书在大陆用《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的书名出版,也引发了大陆新一轮的“柏杨热”。

2006年9月,因年龄和健康的关系,柏杨宣布封笔。他最后的作品是为在中国大陆出版的《柏杨曰》写的序,在序的结尾,他写道:“不为君王唱赞歌,而只为苍生,为一个‘人’的立场和尊严,说‘人话’。”

 

红粉知己

1978年,柏杨出狱。偶然与女诗人张香华结识。由理解而产生感情,最终结尾伴侣。柏杨说获得香华的爱,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

从表面看,张香华与柏杨完全是两种类型的人。她年轻、漂亮,生活舒适、平坦,是个典型的闺秀作家。她的诗柔美、温馨,充满女性的芬芳与细腻。她的性格内柔外刚,她对于生活有着充沛的感受。所以,她能够欣赏饱经风霜的柏杨及他犀利的文章。柏杨的晚年有了美好恬静的归宿。张香华对他体贴关怀,像对待一个大孩子一样,同时对他的事业也很有帮助。

柏杨有过把牢底坐穿的经历,非常痛恨文字狱,晚年特别关注人权问题。当年关押他和其它政治犯的火烧岛,也称为绿岛,绿岛西距台东市18海里(33公里),长宽各约4公里,人口3800余。它旧名火烧岛,据说是早年为使出海捕鱼的渔民返航时不迷失方向,一到晚上人们便在岛上点燃一堆堆大火,为渔船导航,故名火烧岛。因为火烧岛的名字易给人寸草不生的错觉,1949年改名为绿岛。过去说起绿岛,人们往往谈虎色变,因为这里设有关押政治犯和重刑犯的监狱。1994年电视台拍摄“台湾风云”,柏杨在张香华的陪同下,重返火烧岛,回顾那苦难的日子。2002年,绿岛监所关闭,改为狱政博物馆。岛上的《垂泪碑》上的碑文就是柏杨为政治受难者写的:“在那个时代,有多少母亲,为他们囚禁在这个岛上的孩子长夜哭泣。”这段碑文是他一生掷地有声的铿锵文笔精华。

柏杨一生著作等身。妻子张香华为他详细搜集所有相关资料,寻求出版。2004年10月,张香华代表柏杨赠送给中国西北大学文学院柏杨所有版本的图书一套,共120余册,陈列在西北大学文学院的“柏杨图书专柜”,以供师生研究柏杨所用。

2006年,柏杨同意将1万多件文物捐给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台湾台南大学的“柏杨文物馆”也于2007年6月27日开幕,收藏他的《资治通鉴》译作手稿、校对稿、杂文手稿等。

2008年4月29日凌晨,柏杨在台北新店因呼吸衰竭逝世,享年89岁。马英九总统说,柏老辞世,象征一个时代的结束,“我对他对人权法治的奋斗给与高度肯定,也希望他一生坚持的理念在他身后由我们继续贯彻。”

 

 柏杨名言录

·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唯一的立足点。

·大陆可恋,台湾可爱,有自由的地方就是家园。

·社会是一个战场,家庭则是一个堡垒。

·不反对暴政,暴政一定再来。

·嫉妒的心理基础是恨,爱慕的心理基础是爱。

·当贫穷从前门进来的时候,爱情就会从后门溜走了。

·由于长期的专制封建社会制度斫丧,中国人在这个酱缸酱得太久,我们的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到酱缸的污染。

·我们的丑陋,是在于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丑陋。

·自从盘古先生开天辟地,中国是世界上硕果仅存,唯一屺立迄今,文化最悠久的国度。传统文化中,一部分是僵固了的酱缸文化,另一部分则是优秀的活泼文化。总不能一竿子打落一船人,中医有它的至理在也,它唯一的缺点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张香华文集《明日朝阳照逝水·回忆四集》扉页诗

一生一世,只有

一回?

还是,朝朝暮暮

都会发生?

千锤百炼写成的一首诗

通篇不能改动一个字?

还是,无从计量的心思

没有语言,可以表达?

阳光和云彩穿梭嬉戏

瞬间,山坡绣出一片璀璨金芒

是快门才抢得到杰作?

还是,复制多回的平常风景?

 

更多照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65430e0102wkwg.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32375-958344.html

上一篇:《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故事
下一篇:第一届诺奖得主,X光的发现者——伦琴

8 黄永义 魏武 李卓亭 李志俊 牛丕业 张学文 xlianggg lrx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