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Science, More Lov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pletian 逃离了科研,却仍在为科研服务的科学人

博文

分工与协作——Elsevier科技图书出版流程

已有 5790 次阅读 2014-8-10 16:17 |个人分类:关于出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Elsevier, 科技图书, 图书出版, 爱思唯尔


Elsevier工作近一年半了,终于自己负责的第一本书出版了,同事笑称这是头胎,怀胎16个月,终于出生了。其实,对于科技出版来讲,这是非常顺利,时间控制也非常精准的一本书了。作为曾经在国内某著名科技出版社工作多年的“老”编辑,感觉双方的流程差异还是挺大的,后来跟老同事们聊天,发现大家对国外科技图书的生产流程也非常感兴趣,就记个流水账吧。

先介绍一下Elsevier科技图书这边的人员组成,整个科技图书部门不到200人,总负责人称为ManagingDirector,一般可以翻译成总裁,然后分别有负责战略、编辑、市场、产品等几位副总裁VP或总监Director汇报给他。

科技图书每年出版新书约1000种,共有编辑80多人,由一位VP负责所有的编辑业务,类似于国内出版社的总编辑,共有三位负责生命科学、物理科学、以及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出版总监(Publishing Director, PD)汇报给“总编辑”。某一学科的选题统筹由出版人(Publisher)负责,出版人除承担一部分选题开发职能外,还负责管理相近学科的策划编辑。策划编辑(Acquisition Editor, AE)是开发选题的发动机,主要负责有高成长性的细分领域,策划选题、联系作者、安排同行评议、准备选题信息表、签订出版合同。而出版合同一旦签订,则转由编辑项目经理(Editorial Project Manager, EPM)负责与作者沟通书稿撰写情况和进度,所以策划编辑的精力主要放在选题策划上。书稿一旦提交,则转给生产经理(Product Manager, PM),由PM负责文字编辑、排版、印制等工作。

简单的流程如此,但是由于Elsevier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科技图书的员工分布于全球7个办公室,协同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科技图书从2013年开始在中国设立了EPM职位,主要负责与国内出版社的合作,将国内优秀的科技图书放到Elsevier的平台上出版,推向全世界。由于中国的特殊性,虽然职位是EPM,但是职责则涵盖了AEEPM的工作内容。

好了,下面开始记流水账。

1 选题初筛

由于STBooks有个整体的战略,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在Elsevier出版,如果是策划编辑主动组稿,在需要戴着脚镣跳舞,在一定的领域内选取合适的选题;如有主动投稿或推荐,则需要首先判断选题是否适合Elsevier的品牌和出版范围。在与相关的AEPublisher沟通,经确定符合Elsevier的出版理念才可以让作者填写选题申请表(Proposal Form)。

2 同行评议

收到作者的选题申请表和样章后,策划编辑根据其所属专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至少4位评审专家对其进行评审,评审表格中包含对该选题的学术水平、作者背景、目录结构、读者对象、出版形式、意见建议等方面20几个问题。在拿到评审意见后,如果意见比较负面,则会谢绝出版,如果作者原意进行大幅修改,也会在作者修改选题表和样章后重新进行评审。如果评审意见比较积极,一般会综合后发给作者对评审意见进行回复。在拿到作者的反馈意见后,策划编辑会综合作者意见撰写内部的选题表格,准备选题会。

3选题讨论会

Elsevier科技图书的选题会每周都会进行,分布于全球的编辑和市场人员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召开电话会议,讨论选题。由于已经有了同行专家的专业评审意见,所以选题讨论会就不会再对选题的学术内容进行讨论,而主要是从编辑和市场人员的角度,对图书的定价、印数、市场策略等进行讨论。

提交到选题会的选题表是一份内容非常丰富的资料,会对学科情况、作者背景、选题内容、选题特点、同类图书、销售策略、定价策略、预计销售收入等内容有一个详细的报告。而且在相关的文件会提前一周放到公共盘上供大家浏览,相关的编辑阅读后一般会提前反馈意见给负责的策划编辑,策划编辑如果认为建议合理可以进行修改,而且也大大节省选题会讨论的时间,提高效率。

4 选题通过

选题通过后,到交稿前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步骤

4.1 财务审核

选题会讨论通过后的每一个选题,会在当天在系统里将利润预测表格提交,财务部门的同事会在周末前进行审核,批准。

4.2 申请合同

财务审核通过后,即可以填写合同申请表格,将一些与常规合同不同的细节填写清楚后发给版权部门(Rights Department)的同事,一般1周后会收到正式的合同文件,确认无误后就可以发给作者进行打印签字。由于所有的合同都是由版权部门出具,所以不用担心行文的准确性与法律方面的问题。

4.3 申请ISBN

在收到作者签署的合同后,就可以将扫描文件上传到系统中,申请ISBN。这点可能和国内不一样,国内出版社大都在收到稿件,甚至校样后才申请ISBN,以免浪费书号资源。但是作者签署合同后就视为相信作者将会履行相应条款、按时交稿,而且由于国外没有书号方面的限制,即便作者因为某些原因不能交稿,需要取消合同,则该书号则成为“死书号”,也不再使用。

5 交稿

合同签署后,一般由EPM与作者沟通联系,管理书稿进度。作者交稿后,编辑会将文件发给印度的技术助理(Technical Assistance)部门进行检查,检查稿件的完整性,图表、参考文献是否一一对应,图片质量是否需要重绘,预计的成书后的页码等。

在收到完整的书稿后,需要再填写一个表格,将图书的详细信息告知生产经理(PM),也包括开本、版式、装订等印制信息。并安排与PM的电话会议,进行交接。与此同时可以根据预估页码重新计算图书成本、调整定价、设计封面等工作。

6 生产

生产经理收到稿件后会寻找合适的兼职编辑进行编辑加工,加工后根据商定的开本、版式进行排版、制作。排版完成后,PM会把校样发给作者进行修改、确认,然后根据作者的建议进行修改,但这个过程一般只有一次,便会进行印刷,而缺少国内的三审三校机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出版的图书是编校质量最高的。

 

至此,一本书就基本完成了。总体来讲,Elsevier科技图书的出版是一个标准化、专业化程度很高,又是一个高度协同过程,大家各司其职又互相合作,保证了图书的质量。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8918-818513.html

上一篇:实体书店发展的三种选择
下一篇:Elsevier Legacy可以免费获取电子版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