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wang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fwang2009

博文

严谨的科学报告:《柳叶刀》分析阿拉法特之死

已有 3848 次阅读 2013-10-15 12:4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柳叶刀, 阿拉法特

著名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刊文分析了阿拉法特的死因,文章层层深入,细致入微,令人信服的得出结论:其极有可能是死于一种放射性物质叫做钋210的过量辐射所致。该论文还有些侦探小说的味道,非常通俗易懂,身为外行的笔者非但一点也没有感觉到理解上的困难反而读得兴趣盎然。文章先是将阿拉法特死前症状加以描述,说他死前一个月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总体身体情况迅速恶化后被送进一家法国医院,医生尽管采用各种方式极力抢救也无法挽回他的生命,无迹象表明他患了血管、传染病或癌的症状,医生也曾考虑到可能是中毒,但却无法检测到毒物的性质和种类,他的死因无法得知。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这个传奇人物的生命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在75岁戛然而止了。但事件峰回路转,2006年俄罗斯间谍利特维年科被谋杀,死因被确定为钋中毒,由于其症状与阿拉法特类似,所以医生开始怀疑阿是否也是遭到钋的毒手。2012年开始着手调查此事,但问题是(1)此时的放射性钋早已过了半衰期,即使有也很难检测出来,(2)利特维年科的放射性毒物中毒很明显,马上就能确定为钋中毒,而阿拉法特死前却没有检测出任何放射性物质。研究出现了难题。但研究人员通过巧妙构思,成功地克服了上述障碍,调查方式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检测75件遗物的放射性浓度,其中半数为阿拉法特特定遗物里包含可视体液渍,半数为参考样品包括保存10年没有受到尘埃影响的棉花制品等,通过两者对比发现尽管少,但前者比后者有明显的更高浓度的钋201被检测出来,按照生物运动学模型,数个样本钋210毫贝克量相当于2004年被注射了数个GBq的致死量,不同于利特维年科,阿拉法特没有急性辐射症状,但如果是内部吸收的话这种症状将不明显。阿拉法特的患病其他症状和利特维年科类似,这就更加支持了阿被毒杀的可信度,而且还给出了凶手可能通过注射或内服来达到目的的途径。并且建议2012年3个科学团队在分析遗体中如果检测不到钋中毒可以保留样本以便国际医学界对遗体样本进行毒物学检测。

调查分析无可挑剔,立意论点无可辩驳,太精辟了,着实让人好好学习一番。此文也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和回味空间,作案者除了具备敏捷高超的间谍素养外,肯定也(至少是)受到专业医师的指导,而此种医师很可能具有一流的科研能力和很高的学术造诣。但是套用中国的老话“只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借助更加严谨的科学方法就能够揭示一切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难题。高明的凶手遇到更高明的捕凶者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310774-733127.html

上一篇:淮河以北严重污染造成比淮河以南人均寿命缩短
下一篇:<Nature>不相信原创:一次投稿Nature失败经历的反思

2 强涛 ingzh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