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家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ixi 要“知道”什么是“思想”,只有自己去“思想”...

博文

“思考”——从偏执走向宽容的过程

已有 3497 次阅读 2011-1-18 11:0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在一个多样化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害诉求,并坚持和笃信自身的正确与合理,很少有人想过这一诉求是否带有偏执。
    当某一天,如果我们开始问自己,这一利害真的重要吗,诉求真的合理吗?这一次,我们会毫不迟疑地相信自己的正确。
    但由于开始了自问这一过程,从而也就开始了伟大的反省,在某种程度上,我相信反省是人类最伟大的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人类除却死亡之外的唯一一条通向和谐之路。
    第一次自问的结果是我们什么也没有改变。但如果接下来,在过去了许久之后,我们又能够想起并自问这一利害,我们有可能依然坚持,但也有可能走向另一条道路。
    从而,三次、四次....不断地自问,这一利害真的重要吗,诉求真的合理吗?
    我想最终我们会走向一条更加理性的道路,更加能体会到别人的心境,更加能看到自己曾经的偏执。
    张五常教授说学习的关键是学到作者思考的角度和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可见,个体在生活和学习中扬弃自我的重要性。
    从第一次开始自问,到最终的扬弃自我,迎来了多样化世界中的宽容与和谐,而这一过程体现了思考从无到有、从浅显到深入、从感性到理性、从偏执到全面的全过程。
    故哲人说:我思,故我在。结论是宽容是一个结果,思考是从偏执走向宽容的过程。


https://m.sciencenet.cn/blog-311596-405452.html

上一篇:“钱学森之问”和对“家教”之思考
下一篇:从“无”到“有”的艰辛

2 杨华磊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4: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