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伟
物理、基础与趴视
2019-8-3 17:45
阅读:2799

[按:下文是群邮件的内容,标题是抬头。格式略有修订。] 

 
导言:昨天看到一篇博文,谈及数学与物理的差别*。刚才注意到另一篇博文,又抗出 “打基础” 的大旗*。兹用前一篇的观点驳一驳后一篇的论调。
.
       一说,做物理要 “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在 “细枝末节” 上花功夫。应该说,对象决定方法。物理学是认知科学,而人脑是 “定性优先”,自然不会太看重推演的技巧。有个比喻,物理学家好比要找矿,首先得解决有没有,在哪里,多不多这类问题;接着,考虑如何去挖掘,这就引起一系列技术问题;最后,挖到矿了,任务就完成了。就是说,做一个事情,肯定要有个“reason”,这是首要的,其余的都因它而来。物理学的 “reason” 就是挖掘物理。
.
       那么 “打基础” 的 reason 是什么呢?不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生、研究生,一来了都是不停地上课、打基础,以至于忘记了要去哪里,甚至从来不去想。打个比方,带小孩去听听音乐会,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某种缘由,小孩子可能产生演奏、表演的愿望或兴趣,这种 reason 的形成与基础无关。有了这个reason, 她要做的就是找一条最短路径,密切围绕 “成为演奏家” 这个reason 来展开学习。当然,她也要参加体育运动、阅读文学书籍、甚至学习数学,但这一切都是为那个 reason 服务。要在 reason 的引领下 “打基础”,否则会落入“趴视”,乃至永远趴在基础上。
.
       当然,就目前而言,对多数人还做不到上述 “定制” 的教育模式,这是条件所限。不过就走学术道路而言,更早地接触新近的一流作品是有益的。比如,去年菲奖获得者之一*,13岁接触到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论文,虽然看不懂,但感受到吸引,由此建立了做数学的 reason。很多人会说那位是特例 —— 这并不出乎意料。
.
       下学期打算给学生们讲讲一年来学过的内容,没什么大不了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毅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315774-119230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1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9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