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owlight 编辑,用文字说话;学术,用论文说话

博文

冬至日记

已有 4071 次阅读 2007-12-22 20:24 |个人分类:生活心情|关键词:学者

今天是冬至,与办公室的兄弟去龙飞小吃一顿,算是庆祝了。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了。有关冬至,我最熟的两句古诗可能就是杜甫的“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了。

好像记忆中的冬至就是吃饺子的一天,至于为什么,从来都有深究过。有了网络,要想知道的事情,鼠标和键盘就可以告诉我们答案了。百度知道是这样解释的: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 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 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 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以吃的形式纪念先人,在我国不乏其例,如吃粽子纪念屈原,传说中的诸葛亮发明馒头。我们的先人的确想得周到,让我们吃吃喝喝的时候,就完成了纪念的任务。我还是比较喜欢这样的纪念活动的。突然想起了好年以前听到的一段相声:某单位借各种名义公款吃喝,今天纪念屈原,明天纪念李白,中国的纪念完了纪念国外的,去世的纪念完了纪念在世的。可见这种纪念方式在中国的影响之深,饮食是中国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用吃饭来纪念先人也是门当户对的。

纪念是应该的,谢谢张仲景。


 




https://m.sciencenet.cn/blog-3176-13113.html

上一篇:一个小编辑的08工作计划
下一篇:OSA品牌期刊OPTICS LETTERS主编易人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6: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