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owlight 编辑,用文字说话;学术,用论文说话

博文

再谈审稿人数据库管理 精选

已有 7280 次阅读 2010-2-9 17:15 |个人分类:编辑部的故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审稿人

审稿人数据的整理工作是本人2010年的重点工作之一,鉴于其重要性,在开展工作之前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和讨论。主要工作可以分成两部分:现有数据的整理和新数据的加入。在进入后续工作之前,必须明确的几项工作包括:审稿人标准是什么,如何对其审稿工作进行评价,审稿人数据应当包含哪些内容。
    
究竟什么样的研究人员可以作为期刊的审稿人,估计有多少种期刊就会有多少种标准,如同在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 in a thousan people's eyes)一样。个人看来,主要看重两点:审稿质量与审稿时间。审稿质量就是审稿人的评审意见含金量如何,有多少意见能一语中的。有的审稿人针对一篇稿件能写很详细的意见,也有的审稿人话不多,但很关键。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审稿人敷衍了事,虚与委蛇。审稿时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从编辑和作者的角度,审稿越快越好,但一般审稿总需要一个周期,3周或1个月的周期一般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审稿习惯。另外,审稿量也是编辑部比较关注的数据,一年能审多少稿,虽然大部分情况下没有明确说明,但编辑部与审稿人之前也会有某种默契,编辑部一般不会连接向某位审稿人连续送审稿件,审稿人也会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调整审稿周期。

最重要也最不好统一的就是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做期刊的审稿人。大家都希望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为期刊审稿,但在客观上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一些国内期刊。例如本人编辑部现有的期刊,在国内还算可以,但在国际上没有多少影响这是事实。如果以期刊来评判论文的质量高低(不可否认这不是绝对科学的方法,但反映了大致的趋势),个人如果要想成为某期刊的审稿人,其一般应当有在更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经历。最拎不清的就是审稿人的学历和职称了,是不是必须有博士学位,是否需要必须有讲师或副教授的职称?有研究经历并发表过论文且目前依然从事科研工作是必须的,其他只能做参考,参考价值多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如何对审稿人的审稿进行评价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审稿时间好计算,要想客观评判审稿质量却不容易,什么样的意见算“好”的审稿意见?什么样的审稿人算“好”的审稿人?如果某一篇稿子审得不准,还算不算好的审稿人?为什么审得不准,有没有编辑的原因?考虑这些问题要比找一名合适的送审专家还要难,但作为日常工作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量化。定一个标准,对每篇审稿从时间、质量等方面进行打分,对优秀审稿人进行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并逐渐弃用不合适的审稿人,也是值得考虑的。
    
写作文常用一句话,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作为编辑在送审稿件之前需要知道审稿人的多少信息?姓名,年龄(可以大概判定是否在科研一线),联系方式,研究方向,最近有没有时间。最后一点很重要,但也很难把握。还有,审稿人信息的多少,也与稿件处理软件有关,而且编辑和审稿人都可以修改信息,要始终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也有一定的难度。


投稿与审稿
https://m.sciencenet.cn/blog-3176-293852.html

上一篇:激光聚变试验点燃人类能源希望
下一篇:期刊编辑,给作者一个机会

6 茹永新 赵星 王桂颖 任胜利 朱志敏 高峡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