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owlight 编辑,用文字说话;学术,用论文说话

博文

信息情报类期刊还有没有市场?

已有 4428 次阅读 2010-11-14 08:53 |个人分类:编而辑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技期刊, 信息情报

很多人喜欢看《读者》《青年文摘》等文摘类的杂志,它们内容来源广泛,可以让我们从一本杂志中看到很多本杂志中的精华内容。当然这种杂志也有它的缺点:没有自己的新闻采写人员,缺乏深度报道。

每种杂志都有不同的存在空间,满足读者的不同需要,如果我想看深度报道,我会去看《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等,但我也的确喜欢《读者》里面的故事。

前两天开编委会大家对期刊名中的“进展”二字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认为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短小精干的资讯消息,反映各个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二是综述类的长篇大论的文章,整体反映某领域一段时间内的研究进展。综述文章大家经常能看到,但现在以资讯消息为重点的正式期刊已经很少见了。

以前国内很多研究领域都有“××××进展”名字的期刊,在网络技术不发达与国内研究人员整体外语水平有限的时候,以编译国外最新研究进展为主要内容,供科研人员、科技管理人员、教师等参考。这些期刊都曾经有一段红火的时间,读者非常多。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大家外语水平的提高,这类期刊逐渐失去了大部分的读者,不得不转成纯学术类或者商业化的期刊。

信息情报类的期刊是不是真的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科技人员外语水平大大提高,真的是文摘类期刊失势的致命原因?在这些客观事实之下,有没有一些因素被误读了、忽视了,造成了这种现状的发生?

很多的科研人员,特别是刚刚开始科研生涯的年轻人,只读者自己领域的学术期刊。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事情。科学研究已经职业化,申请项目,做课题,写论文,是很多人科研的全部,对自己领域之外的事情不关心 。

搞科研的人越来越多了,真正的科学家却越来越少了。每当有著名科学家去世的时候,钱学森,钱伟长,都会引起全社会对科学人才的热烈讨论。

我们很景仰他们学识渊博,在很多领域都有所建树。个人猜想,抛去科研态度、学术风气方面的因素不说,对各学科最新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是他们做出重大科研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

钱学森先生并不是研究激光的,但从激光诞生之时(也许是之前)起就非常关注这一科研新热点,通过杂志了解激光科学的最新发展。把LASER翻译成“激光”,也是出自钱先生之手。为一个不是自己从事的科研领域确定一个重要的名词术语,而且不曾改变地传用下去,这是多少的可贵。还有,作为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先生提出的激光核聚变,已经成各国高科技发展中的重点项目之一。我想,如果要写中国的激光学史,钱先生和王先生的名字不可或缺。

说了这么多,不只是在为信息类杂志说话。我只是推测它们的生存空间还是有的,而且做好了可能还能生存得不错。如何做好,其中有一观念的转变问题。

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人去某地推销鞋子,发现那里的人从不穿鞋子,有人认为没有市场因为大家都不穿鞋子,也有人认为市场巨大因为那些人连一双鞋子都没有。

有网络了,掌握外语了,是不是就不需要翻译了?事实并非如此,我想就不需要证明了吧。




https://m.sciencenet.cn/blog-3176-383595.html

上一篇:编辑部招聘
下一篇:中国激光杂志社期刊出版再创佳绩 影响因子继续领先同类期刊

4 武夷山 许文婕 陈辉 许培扬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