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owlight 编辑,用文字说话;学术,用论文说话

博文

COL封面故事:利用表面等离子体读懂光子自旋

已有 3948 次阅读 2014-6-6 10:24 |个人分类:编辑部的故事|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随着量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光路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通常在一个光路中需要级联多个经典的和量子的光学装置,这对光路的稳定性要求较高。自由空间光学已经不能满足量子信息发展的需求,而集成光学既具有集成电路的高稳定性、高集成度等优点,又有自由空间光学的低功耗、高处理速度和抗干扰性强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自由空间光学中,往往采用光子的两个本征自旋态来编码信息,而在集成光学中,经常采用波导路径来编码信息。为了让两者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传递,必须对这两种不同编码方式的信息进行相互转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课题组提出了一种从自旋编码转换为路径编码的信息处理方法。光子的自旋态,即光的偏振,会影响所激发的表面等离子体(SPPs)的性质。通过调节介质结构和激发光子的自旋态,可以得到不同传播模式的SPPs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特定的阵列介质结构,让由不同自旋态光子激发的SPPs耦合到不同的波导路径中,如输入左旋偏振态的光子可以在左边波导中输出SPPs,输入右旋偏振态的光子则在右边波导中输出SPPs,从而实现信息从自由空间光学的自旋编码与集成光学的路径编码之间的转换。

   该方法是基于SPPs的性质对光子偏振的依赖性,SPPs能够突破衍射极限而束缚在微纳结构中传播,而且自旋-路径编码转换器可以直接集成在芯片上,提高器件的集成度,这在集成光学的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14年第7期上。

   该工作从理论上证明了自旋-路径编码转换器的可行性,接下来将从实验上观察它的效果。现在的微纳加工技术可以满足所设计的自旋-路径编码转换器的精度要求,实验探测技术也可以达到单光子级别,因此在实验上实现信息从自旋编码到路径编码是有可能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3176-800929.html

上一篇:COL出版年度专题:3D display and imaging
下一篇:CLEO:2014,与Photonics Research主编face to face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6: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