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环境教育 赵金丽博客 ...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apaya313575

博文

雨季,罗梭江

已有 4924 次阅读 2011-10-9 14:56 |个人分类:西双版纳|系统分类:图片百科|关键词:学者

初识罗梭江,也是在雨季。

天还没亮,昆明到勐仑的夜班车进站了。雨,还在下。迷迷糊糊中,我拖着笨重的行李箱紧跟在师姐的身后。转弯,直下。突然,行李箱的滚轮声变得清脆起来。

“过了这个铁索吊桥,我们就进植物园了。”

师姐那淡淡的口吻,仿佛眼前这丝雨从耳畔略过,飘进桥下汩汩流淌的河流中,看不见一丝痕迹。

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罗梭江了,我想。

 

今年的雨季来得晚,九月了,雨却一直没停过。或绵绵的,似江南的朦朦烟雨,许有人独上桥头,望尽天涯路;或沉沉的,似倾盆而泻的沱雨,许有临江垂钓者,着蓑衣静候。洪红的江水,不停息地奔涌着。这一路,他走了多远?从大青山、笔架山间穿过,游过小黑江,折向勐仑坝子的狭长谷地,最终,在一个叫芒果树乡的地方注入澜沧江。一万二千平方公里的浩瀚行程,原来只是为了回归澜沧江—湄公河的宽广怀抱中。

不是叫“补远江”么?怎么又叫罗梭江了呢?

 

老人们微眯着双眼,遥思道:很久以前,这葫芦岛还是流放“琵琶鬼”的时候,青春年少的他们曾跟随蔡公,怀揣革命热情来此蛮荒地建设植物园。

“那时候,哪有桥啊,只有一条独木舟做渡船。”

“独木泛舟,很有意境哦!”采访中,我有意插了一句。

“意境?嗯——两岸郁郁葱葱的,那攀枝花、云南石梓笔挺着呢!”

“我们指着江水,问那摆渡的傣族老乡,‘这江是啥子呢?’‘啰嗦——啰嗦——’,哦,原来当地人叫‘啰嗦江’啊!”

“后来,和这老乡熟悉了,也会了点傣语,才明白当时他所指的‘啰嗦’,原来是指飘在江面上的云南石梓花——就是傣族人家的年糕‘豪啰嗦’中的‘啰嗦’,这种花是很香的调料不是?!”

“哈哈,‘啰嗦江’被误传了很久,葫芦岛人后来也就习惯了,没人想着去纠正了,大家都忙着干革命工作呢!”

......

盛满金色回忆,老人们的脸像金秋盛开的菊花,阳光下很灿烂。

 

“一江碧水西折东,勾出半岛葫芦形。”蔡公当年的经典诗句,至今还在岛上被导游们一遍又一遍地传颂着。

雨,渐少了。雾,渐多了。

罗梭江由红水澄清为碧水的时候,该是不远了。

 

知识链接:

50年前,葫芦岛曾是一片蛮荒之地,当地盛行疟疾和麻疹得了这种病的人,高烧持续不退,神智昏迷不醒,胡话说个不断,严重时身体会不受大脑支配到处游荡。傣族人便认为他们是被琵琶鬼缠身,因为受到村民们的歧视和驱赶,“琵琶鬼”们纷纷渡过罗梭江,来到葫芦岛上。

 

雨季中的罗梭江,水是红色的

正午的阳光照着江面上,犹如碎钻般闪亮

是谁丢了这一江的晶莹?

太阳即将隐没在椰子树影里,罗梭江变得更温柔了

黑暗与光明各半 唯有流水依旧

在远山的掩映下,罗梭江似飘带,还是条红色的飘带

新月 新桥 水面灯光



https://m.sciencenet.cn/blog-323949-494861.html

上一篇:真情《目送》:再读龙应台
下一篇:OUT OF AFRICA(1)马赛孩子们的笑脸

10 许培扬 刘光银 张玉秀 徐耀 高建国 李学宽 余昕 李璐 陈湘明 王安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