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y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eye

博文

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特点

已有 3447 次阅读 2023-6-10 21:27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流经中国北方九个省区,流域面积达79.5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8.2%。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粮食、能源、工业和生态基地,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威胁了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安全,也影响了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深入分析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特点,探讨其成因和影响,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措施,对于保护黄河流域水环境、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

 

水环境污染是指水体中含有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或有潜在危害的物质或能量,导致水体失去或降低其原有功能或用途的现象。水环境污染可以从水质、水量和生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水质方面

 

根据《2019年度黄河流域水质公报》,2019年度黄河干流断面水质总体呈现改善趋势,其中Ⅰ~Ⅲ类断面比例为71.4%,比上年度提高5.7个百分点;Ⅳ~Ⅴ类断面比例为28.6%,比上年度下降5.7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比上年度下降0.7个百分点。然而,仍存在以下问题:

部分河段水质恶化。如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至湟源县段、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至永登县段、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至永济市段等。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超标。如镉、铅、六价铬、苯并芘等。地下水受到威胁。如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质恶化、地下水污染扩散等。

 

(2)水量方面

 

根据《2019年度黄河流域水资源公报》,2019年度黄河干流入海量为406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出32亿立方米;黄河干流平均径流量为583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出41亿立方米;黄河干流平均径流深为73毫米,比常年多出5毫米。然而,仍存在以下问题:

 

水资源总量不足。黄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国际公认的极度缺水标准的1/4,是中国平均水资源量的1/6。

水资源分布不均。黄河流域上游占流域面积的51.2%,却贡献了流域径流量的92.5%;下游占流域面积的48.8%,却仅贡献了流域径流量的7.5%。

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达到了60%,高于国际公认的40%的警戒线,部分地区甚至超过了100%。

节水意识不强。黄河流域农业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以上,但灌溉效率仅为0.4左右,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3)生态方面

 

根据《2019年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9年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保持稳定,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46.2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58.1%,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

荒漠化加剧。黄河流域荒漠化土地面积达到了30.7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38.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

湿地退化。黄河流域湿地面积为3.9万平方公里,比上世纪50年代减少了近一半,湿地退化率为44.6%。

生物多样性下降。黄河流域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3种,其中濒危物种有14种;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5种,其中濒危物种有11种。

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对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二、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的成因

 

水环境污染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自然因素是客观条件。

 

(1)自然因素

 

黄河流域自然条件复杂多变,气候干旱少雨,地形高差大,土壤易于侵蚀,含沙量高,这些都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自然因素。

气候干旱少雨。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为406毫米,仅为全国平均降水量的一半左右;年均蒸发量为1200毫米,是年均降水量的3倍左右。这导致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径流量波动大、干枯断流现象频发等问题。

地形高差大。黄河源头海拔4500米以上,入海口海拔仅为0米,全长5464公里的河道中有3700多公里属于高海拔。

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达到了60%,高于国际公认的40%的警戒线,部分地区甚至超过了100%。

节水意识不强。黄河流域农业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以上,但灌溉效率仅为0.4左右,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3)生态方面

 

根据《2019年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9年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保持稳定,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46.2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58.1%,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

荒漠化加剧。黄河流域荒漠化土地面积达到了30.7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38.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

湿地退化。黄河流域湿地面积为3.9万平方公里,比上世纪50年代减少了近一半,湿地退化率为44.6%。

生物多样性下降。黄河流域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3种,其中濒危物种有14种;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5种,其中濒危物种有11种。

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对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三、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的成因

 

水环境污染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自然因素是客观条件。

 

(1)自然因素

 

黄河流域自然条件复杂多变,气候干旱少雨,地形高差大,土壤易于侵蚀,含沙量高,这些都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自然因素。

 

气候干旱少雨。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为406毫米,仅为全国平均降水量的一半左右;年均蒸发量为1200毫米,是年均降水量的3倍左右。这导致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径流量波动大、干枯断流现象频发等问题。

地形高差大。黄河源头海拔4500米以上,入海口海拔仅为0米,全长5464公里的河道中有3700多公里处于高山峡谷地带,落差达5000多米。这使得黄河具有强烈的冲刷能力和搬运能力,每年向下游输送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河岸侵蚀等问题。

土壤易于侵蚀。黄河流域土壤类型多样,以黄土、砂砾土和风沙土为主,这些土壤结构松散,抗冲刷能力弱,容易被水流冲刷和风力吹损,形成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现象。

含沙量高。黄河流域年均输沙量为16亿吨,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之一。这使得黄河水质浑浊,水体透明度低,水生生物生存条件恶劣,水力发电效率降低,水利工程寿命缩短等。

 

(2)人为因素

 

黄河流域人口密度大,工农业生产活动强烈,城镇化进程加快,废水排放量增加,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点源污染严重,这些都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主要人为因素。

 

人口密度大。黄河流域人口约为1.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8.3%,但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5.8%,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资源量的1/6。这导致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用水竞争加剧,用水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工农业生产活动强烈。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能源、工业和生态基地,2019年度黄河流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3.7万亿元,占全国的14.4%。这些工农业生产活动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也排放了大量的废水和废物,造成了水环境污染。

城镇化进程加快。黄河流域城镇化率达到了54.8%,比上年度提高1.2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也给水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和难题。如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等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直接排入黄河或其支流,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等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点源污染严重。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田施肥、农药、畜禽养殖等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径流、渗漏等方式进入水体的过程。工业点源污染是指工厂、矿山、电厂等固定位置的污染源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过程。这些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对水体造成了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

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自然因素是客观条件。要有效防治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和完善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划建设、科技创新、监测评估、宣传教育等体系,形成水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四、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措施

 

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施策,协调好水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统一。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防治对策措施。

 

(1)法律法规方面

 

法律法规是水环境保护的基础和保障,是规范和约束各方行为的重要手段。建议完善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严惩违法行为。

 

完善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如制定《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明确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责任、措施、制度等内容;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增加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的专章,规定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特殊要求和措施;制定《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条例》,明确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原则、标准、方式、资金等内容。

加强执法监督。如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执法协作机制,加强跨省区执法协调和信息共享;加大执法力度和频次,对违反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及时查处和曝光;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执法问责机制,对失职渎职的执法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严惩违法行为。如提高违反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罚款额度,实行日罚制度,对屡教不改的违法者进行刑事处罚;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信用体系,对违法者进行信用惩戒,限制其在金融、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的权利;鼓励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监督举报,对举报有功者给予奖励。

 

(2)规划建设方面

 

规划建设是水环境保护的指导和依据,是实现水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的重要途径。建议制定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统筹协调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落实责任分工和考核机制。

 

制定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如根据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措施,明确各地区各部门的责任和任务,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流域一体化的原则,统筹考虑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差异和联系,协调好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工作;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相协调、相促进。

统筹协调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如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部署、重大决策、重点项目、重要事项等;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加强跨省区协作和信息交流,形成合力;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专业机构,负责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技术支持、咨询服务等。

落实责任分工和考核机制。如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在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制定具体的目标和指标,实行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考核机制,定期对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对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者给予处罚。

 

(3)科技创新方面

 

科技创新是水环境保护的动力和支撑,是提高水环境保护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手段。建议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提高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探索生态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如增加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科技研发经费,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技术和经验。

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如在农业灌溉领域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在工业生产领域推广循环冷却、零排放等节水生产技术和设备,在城市生活领域推广节水器具、雨水收集等节水生活技术和设备;在全社会普及节水教育,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和行为,形成节水型社会。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如在黄河流域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水环境的影响;在黄河流域建设一批清洁能源示范工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提高清洁能源的供应和利用率。

 

提高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如在黄河流域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水质达标率,实现污水零排放或达标排放;在黄河流域推广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如将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循环、城市绿化等,实现污水减量化、无害化和价值化。

 

探索生态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如在黄河流域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对于为保护水环境而减少或放弃开发利用的地区和单位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在黄河流域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如将水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通过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式分配给相关的主体。

 

(4)监测评估方面

 

监测评估是水环境保护的基础和依据,是指导和调整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建议完善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和信息发布机制,加强水文地质和水资源调查评价,深入开展水平衡分析。

 

完善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评估体系。如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覆盖干流、支流、湖泊、湿地、地下水等各类水体,实现对各类污染物的定量监测;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水环境评估标准和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水体和功能区划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和等级,实现对各类污染物的定性评价。

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和信息发布机制。如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的及时收集、整理、存储、共享;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水环境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黄河流域水环境状况、问题、措施等信息,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加强水文地质和水资源调查评价。如加强黄河流域水文地质的基础调查,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水文地质特征、水循环规律、水资源分布、水资源潜力等;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综合评价,全面掌握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总量、水资源供需、水资源利用、水资源效益等。

深入开展水平衡分析。如深入开展黄河流域的水平衡分析,从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分析黄河流域的水输入、水输出、水存量、水变化等,揭示黄河流域的水循环特征、水环境问题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水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五、总结

 

本文从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成因、防治对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得出以下结论:

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对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自然因素是客观条件。要有效防治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和完善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划建设、科技创新、监测评估、宣传教育等体系,形成水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https://m.sciencenet.cn/blog-3244891-1391295.html

上一篇:水环境中有机物的来源和类型
下一篇:面向河流污染的大模型系统及其创新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