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henga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chengai

博文

[转载]做学问只要“方向东”,就会“真大成”!

已有 3511 次阅读 2021-12-6 12:54 |个人分类:学界泰斗|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做学问只要“方向东”,就会“真大成”!

              ​——方向东点校《十三经注疏》出版

             

内容简介

     《十三经注疏》是唐宋时期的学者在前人注释基础上,对《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部儒家经典所做的疏解注释,是中国历史上对中华文明作用最大、影响时间最长的重要文献。清代学者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是整个版本系统中最为完善的一支。此次点校整理阮刻本,以道光丙戌本为底本,以南昌府学本、日藏北监本、日藏闽刻本等众多本子为校本,简体横排,全式标点,并将原位于卷后的阮元校勘记移至每段之后,便于读者阅读使用。


作者简介

方向东,安徽省太湖县人,1954年生。师从章黄弟子徐复、钱玄学习语言文字学和礼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文献与信息学系副主任,现受聘为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兼任中国训诂学会理事、中国历史文献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史记研究会理事、江苏语言学会常务理事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上古及两汉文献整理与研究,发表过有关《周易》《老子》《庄子》《大戴礼记》《后汉书》《逸周书》《水经注》《文选》《五礼通考》《十三经》系列等研究论文数十篇,出版的著作有《贾谊〈新书〉集解》《〈贾谊集〉汇校集解》《〈鬼谷子〉注评》《〈庄子〉今解》《〈周易禅解〉校注》《〈大学·中庸〉注评》《孙诒让训诂研究》《〈大戴礼记〉汇校集解》《〈老子〉注》《〈新书〉译注》《〈大戴礼记〉译注》《五禮通考》点校(600万字,与王锷合作)共13部。完成科研项目有:高校古委会项目“贾谊研究”“《贾谊集》汇校集解”“《大戴礼记》汇校集解”“《五礼通考》点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阮刻本十三经注疏汇校勘正”,曾参与合作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华书局《二十四史》及《清史稿》重新点校项目之一《史记》以及“中古汉语语料库建设研究”子课题的工作(已免检结项)。《〈贾谊集〉汇校集解》获江苏省哲学与社会科学三等奖;《〈大戴礼记〉汇校集解》获江苏省哲学与社会科学二等奖;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修订本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集体奖)和宋云彬古籍整理一等奖,《五礼通考》点校本获中华书局2020年度双十佳图书奖和第五届中国政府出版奖。


《十三经注疏》点校本整理缘起


   阮刻本《十三经注疏》自嘉庆二十年南昌府学刊刻以来,历经翻刻,鲁鱼豕亥在所难免。30多年前,与妻子到南京新街口打算补照结婚照,在书店发现一套中华书局影印的《十三经注疏》,当时是34元。中华书局198010月出版的影印阮刻《十三经注疏》(简称“中华本”),是根据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的,迄今印刷55500套,加上江苏广陵书社9510月影印的200套和浙江古籍出版社986月影印的3650套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4300套,共计发行63650套,流传面广,影响很大。该书由于拼版印刷,字迹小而模糊,不利阅读。1999年由李学勤先生主编、北大出版社出版的《十三经注疏》标点本,由于成于众手,又仓促面世,新增的排版错误、标点错误较多,已经受到学界的批评。上海古籍出版社选取各经好的版本为底本,排版错误较少,但标点错误也很多,迄今尚未出齐,于是萌生重新点校的想法。2005年冬季开始,将阮刻本《十三经注疏》南昌府本与中华书局影印本对勘开始,已经与脉望仙馆石印本、点石斋石印本、锦章书局石印本校勘,并与湖南尊经阁本、江西书局本(江西书局本由南昌府本重修而成)等参校,发现世界书局本与中华书局影印本存在诸多问题。2008年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本十三经注疏汇校勘正”,获准立项。2014年,在南师大举办的《史记》新点校本发布会上,与徐俊总编交流了我的想法,徐总当即拍板负责给我出版。20183月16日校改《谷梁传注疏》毕,日记中写道:自2010年10月9日始校阮刻本《十三经注疏》南昌府本以来,历时7年五个多月,经制作校勘底本,通校南昌府本、脉望仙馆本、锦章书局本、世界书局本、中华书局本和点石斋本,参校监本、殿本和毛本等,斟酌标点,写校勘记5000余条,字数约1100万字,按中华书局出版格式校改完成交付,等待看校样。其间除去课务、杂务、会议、应酬,每日从上午9时左右开始,子夜2时左右,除去吃饭、游泳和小休扣除3个小时,日均校读12小时以上,盖不少于3万字。古人版本字体之小,文字之模糊,实非花甲老耄之年目力之所及,其辛苦实非亲为者所能知,虽不为今日学术评价所重,亦难免为学界所诟病,窃以为不辱师门,不负阮元矣。

    《十三经注疏》的文本问题,零星研究者众,而系统研究者寡。孙诒让撰《十三经注疏校记》,只是对部分问题做了校勘考证,并未全面校勘版本。浦镗撰《十三经注疏正字》,文本校勘颇为全面,但版本也仅涉及闽、监、毛本,且所据监本是后期翻刻的本子,错误很多,校勘亦未详尽,今日能见到的诸多单疏本和早期的刻本,也因条件所限未能见到。阮元主持撰作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虽称罗列众本,仍然存在所见版本的限制,校勘亦有未尽处,又因成于众手,体例不够统一,水平亦有参差。《十三经注疏》的形成,经历了经、注、疏以及《释文》四者合一这样复杂的过程,经、注存在的问题很少,而疏和《释文》存在的问题很多。以《毛诗正义》为例,阮元《校勘记》和浦镗《正字》针对疏文校勘的问题,在南宋单疏本中均可找到证据,而阮元和浦镗未见南宋单疏本,属于臆测,有的说对了,有的却说错了。《十三经注疏》中对《释文》是进行摘选的,形成的错误也较多。比如《礼记正义》中的《释文》,其中“貔,执夷反,虎属,皆猛健”一条,貔又名执夷,通志堂本《释文》无“反”字。“反”字属衍文,沿袭了宋余仁仲本的错误。所以整理《十三经注疏》,不仅要从版本方面进行文字校勘,还要针对文本来源进行溯源式校勘。

    从今日留存的南宋版本看,《十三经注疏》各经不全,且为单疏本或注疏本,阮元主持校刻《十三经注疏》时,只好采用元刻明修本,该本质量较差,版刻错误较多。明代的闽本、监本、毛本重刻时对元本的错误进行了改正,但也增加了不少版刻错误。阮刻《十三经注疏》南昌府学本问世,弥补了前代版本难见的空缺,有利于读者的使用和研究,但版刻错误较多,连阮元自己也不满意,于是出现了在南昌府学本的原版上修改的本子,比如上海图书馆所藏的《十三经注疏》,即属此类。后期出现的道光本、江西书局本、脉望仙馆本、点石斋本、锦章书局本均是在南昌府学本的基础上修改重刊的,各本均改正了一些错误,但也增加了版刻错误。可以这样说,《十三经注疏》无论是前期的版本还是阮刻系列修正的版本,都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本子。有鉴于此,制作一个错误较少、方便读者阅读的本子非常有必要。

    此次点校,原以点石斋本为底本,按南昌府学本错误改正的情况看,点石斋本改正最多,但增加的版刻错误也不少,须用南昌府学本校改,后依从中华书局的意见,以道光本为底本。方便读者与世界书局本和中华书局影印本相参;采用简体横排,更是为了普及推广。为了保证出版的质量和速度,中华书局挑选了八位高水平的编辑负责,特地设立了专门的微信编校群,以方便沟通协调,尽量做到各经文字处理的统一。


作者: [清]阮元 校刻,方向东点校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21年11月

编辑:刘  芳   吴慧欣 

审核:真大成

【说明: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15e_TNEWek46u8-zyLQfJw;正标题据刘钊教授评论拟定。】



https://m.sciencenet.cn/blog-3247089-1315408.html

上一篇:[转载]《儒家者言》“未解章”初揭————现存最早经传合璧的《孝经》抄本
下一篇:[转载]“殷尚醴”:释甲骨文中的“糯”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5: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