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g19554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g195544

博文

被高楼淹没的苏州 精选

已有 13018 次阅读 2017-10-25 09:51 |个人分类:散文|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苏州, 城市规划之弊

被高楼淹没的苏州

我第一次去苏州是在1981年。

在北方长大的我第一次来到苏州,感觉极新鲜。那时侯的苏州城几乎见不到楼房,记忆中最高的建筑就是矗立于人民路附近的北寺塔,只要花上二角钱就可上塔观览。从塔上向下望去:纵横阡陌的街巷错落有致,白墙蠡瓦的屋舍鳞次栉比,密如蛛网的河道构成古城的血脉,杨柳依依,小桥脉脉……这第一视觉印象是那么的深刻、强烈,如刀刻斧凿般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那时侯,中国的旅游事业还未形成规模,刚刚获得温饱的人们还没有多余的货币花在玩儿上。因此,即使是号称人间天堂的姑苏城也是游客寥寥,走在大街上小巷里,碰到的大多是操着吴侬软语的本地人而少见其他。

到苏州最值得一看的是苏州园林,如拙政园、网狮园、西园、狮子林、仓浪亭等。由于这几处著名的园林分散在古城的四处,且外观上与百姓正居住着的民居无大的差异,再加上那个时候的地方政府还未重视旅游事业,城里几乎看不到什么导游标志。因此要想去哪个景点,就只好擎着一张地图,边查边打听边找了。好在城不大,再加上苏州人的热心相帮,只花了一天的工夫就游遍了城里的有名景点。虽然找景点需要花费些气力,但却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意外和惊奇。在古朴而又典雅的老巷子里转来转去,不知某处景点在何方?问及当地人,他们抬手一指,哈哈,原来就在眼前,门侧挂着一块并不起眼的小牌牌。于是,自己就感慨一番:这些古人那么的有钱,干吗不把大门修得气派一些,让我这通好找!大门不气派,可当进得门去,园内却是别有洞天:那亭台楼榭、假山曲廊、池塘石舫,无不给人以小巧雅致、玲珑剔透的感觉,随便看上一眼、定格,就是一幅唯美的图画。院内院外形成强烈的反差。


去姑苏城外寒山寺原以为是要爬山的,其实不然。寒山寺无山。记得去寒山寺要经过一个小镇。看上去小镇已颇有些历史了。小街两旁的屋舍被浓重的岁月熏染成了黑褐色;用石块儿铺就的小巷地面刚刚被晨雨洗濯,在晨光里泛着幽幽的光亮;小镇的人们不急不缓地干着自己的事情。依傍着寒山寺而居,这里的人们早已被那每日寒山寺夜半的钟声点化得非佛即仙了,因此才都那么平和、安谧、与世无争地生活着。我暗自思忱着。

在小镇里七拐八拐,当出得镇来,寒山寺已在眼前了。


苏东坡早已有言:“到苏州不到虎丘乃憾事也。”虎丘是一定要去的。

从城里去虎丘要乘一段公共汽车,下了公共汽车并未到目的地,还需要徒步走上一大段路程方可到达虎丘的门外。正是江南春光无限的季节,本以为枯燥的步行成了踏青的享受。土路两旁全是被错落着绿色和黄色所覆盖的农田,绿色的是禾苗,黄色的是盛开的油菜花。路边上有一群江南妹子正在兜售她们的绣品,不外是枕套、假领(一种能代替衬衣又能点缀领口的女青年们喜爱的衬领,是那个不够富足年代的产物)之类的。江南妹子一看就是农家女,虽然穿戴得干净清爽,但她们脸上的阳光色却昭示着她们的农家身份。她们是利用农闲,发挥江南女善于织绣的特长,搞点副业,卖上几个零用钱,贴补家用。

就这样边赏春,再买上一、二件绣品,不知不觉中,那有些苍老的虎丘塔已映入我们的眼帘了。


第二次去苏州,已是距第一次去苏州十五年后的1996年。

因同车的一些同事未去过苏州,便仗着自己与苏州的一面之交,欲给他们当一名免费的导游。

车子刚一进久违了的苏州市,我便凭窗向外四处找寻留在记忆中的高耸的北寺塔,可看到的除了高楼还是高楼。在二进苏州的这一天里,我始终未能得见曾经雄踞苏州城的制高点——北寺塔。心目中本来清清爽爽、略显空旷的街道,而今在路两旁一座连着一座的高楼的逼仄下显得那么狭窄;钢铁的洪流把本来不宽的街道填塞得满满当当、拥堵不堪。眼见得拙政园已近在咫尺,但由于交通设施的限制,时隔半个小时才将车子停在停车场内。也直到进了公园的大门后,才找回了当年苏州的感觉。

去寒山寺仍然是乘着车子。一路上看到的都是苏州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忆中的古朴苏州早已让位给了钢筋水泥、玻璃幕墙、现代装饰下的现代苏州。为眼前的这一切,我不知是该高兴还是该遗憾?我一直没能找到记忆中的那个小镇、小镇的古宅、石巷以及那些平和的人们。寒山寺已是人满为患,上香的、游览的人们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股紊乱的人的潮流。寒山寺已逝去清凉世界的本色。

寒山寺如此,虎丘更是如此。苏州的城市范围早已延伸到了虎丘公园的大门口,原本那淳朴的田园风光早已被鳞次栉比的小商品市场所替代;店铺里江南女的脸上早已没有了那天然的太阳色,替代的是富足后的红润;到处是喧嚣、躁动、纷扰。这就是今天的姑苏城。



据有关资料介绍,苏州城本可以整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的,可就是因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后,未能把握住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致使一座好端端的世界文化古城,被无序的现代化肢解得七零八落。实在是可惜!当初,我们的决策者为什么不能借鉴一下诸多世界文化古城建设与开发的经验教训,把开发新城与保护古城分而置之呢?

一切都已晚矣。永远地再见了,记忆中的苏州古城。


(1997年12月,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一成果的取得,稍微弥补了苏州城未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缺憾)。




https://m.sciencenet.cn/blog-3294970-1082362.html

上一篇:天下第二泉与二胡曲《二泉映月》
下一篇:石钟山游记

22 王从彦 黄永义 张海权 张晓良 刘钢 武夷山 杨兵 徐令予 赵凤光 石磊 苏德辰 张江敏 蒋力 刘浔江 杨正瓴 冯珞 王启云 刘光银 戎可 史晓雷 zjzhaokeqin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