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想成材,就得“下油锅”

已有 8325 次阅读 2011-4-4 06:37 |个人分类:寄语学子|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历练, 成材, 百炼成钢

我历来认为,好钢是炼出来的,宝剑是磨出来的,高才是摸爬滚打中造就的。想成材,必须有“把自己放到油锅里煎”的勇气和耐力。

试看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哪一个不是在连天炮火或白色恐怖的严峻环境中历练出来的?1929年,邓小平才25岁就当了红七军的政委,比照一下此前几年他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的照片(我在“一大”会址陈列馆里见过),一副天真无邪的少年模样,谁能想到没过了多少年,他就成了一方将帅!没有残酷斗争的实际锻炼,哪里能这样?

举一个学术方面的例子。我认识一位流体力学家,是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他一生中培养了不少英才。我经过观察,发现了一个特点:凡是很早“放单飞”的,无不在自我锤炼中,成为学术界独当一面的好手,也有人一直呆在他身边的,他予以百般呵护,成材的速度反而较慢,其中有一位最后以副教授资格退休,当然他进步慢有种种原因,而学术环境太优越,有老师细心照料,自己又没有高标准,就很容易变得没出息。

因此,我悟出一点道理:要做一个好老师,要尽早把学生放单飞,要“把他们放到油锅里去煎,放到烈火中去炼”。不是说带学生有几种风格吗?抱着走,搀着走,引着走,撵着走等等,我比较欣赏“先引着走,后撵着走”的做法,在研究方向和治学方略上需要引领,一旦上了路,就要把学生撵到“火坑”里去历练,把他们推到“油锅”里去煎炸,最好赶到“炼狱”里去过一遍,这样培养人才,效果最好。而做学生的,想要成材,就得有决心“跳下油锅,煎炸一番”。

2008年年初到2009年初夏,我就把助手董博士和课题组的一群研究生推到“油锅”里去“煎炸”了一番。2007年,我们争来了系列性国际会议TGF’09的主办权,由我们课题组承办。会议开始筹办之时,我就想好了:自己快退休了,接班的年青教师还有点“嫩”,正好有这个机会,怎么也要把他们推到第一线去“经风雨,见世面”。因此,我只就此出一些大主意,早早地“任命”董博士当会议的秘书长,让他挑头去干,直把他弄得焦头烂额,叫苦不迭。说真的,百来人的国际会议,可不是闹着玩的!一开头,他还不习惯,强调自己从来没组织过国际会议,缺乏经验,大事小事老来“请示”。我说,凡事都有头一回,一些小事你看着办吧,大事我帮你出主意,干着干着他就上了路,率领着一群“虾兵蟹将”,夙兴夜寐,从发通知到办网站,从找会场到编日程,从搞注册到开大会小会,干得井井有条,会议举办得很成功,与会者都大加赞赏,也没有耽误课题组的正常工作。看到董博士熬红了眼睛,有时还直跳脚,真有点动恻隐之心,但我依然硬着心肠,坚持不去“越俎代庖”。经过这番“油煎火烤”,他的科研组织能力大有提高,要知道,所里组织几届ICNM国际会议时“四大博士”(每届不同)干的活,他都干过了,当然会“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了。

实际上,我在重复着自己被钱伟长先生“煎炸”的过程。三十几年前,我的年龄与现在的董博士相仿,钱先生就把我放到“油锅”里了,让我担任《应用数学和力学》最年青的编委之一(我那时还是助研),帮助钱先生管理过研究所,协助钱先生组织了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刚上阵时还真胆怯过,做着做着,也就学会了一点,不那么缩手缩脚的了。说来也许有人不信,我在青少年时代性格非常内向,待人接物腼腆有余,魄力不足,甚至见人脸红,嗫嚅少言,关于这一点,我的旧时同窗可以为我作证。尽管限于条件和努力不足,工作成绩平平,但至少这三十年的历练,使我改变了不少。

因此,我很想说,想要成材,得“把自己放到油锅里煎”,对自己不断提出挑战。冯·卡门的导师普朗特就主张:一门课自己不懂,就一边学,一边向学生讲这门课,冯·卡门听进去了,一直这样做。于是,我就模仿,例如,给研究生讲“计算机代数”、讲“交通工程学”,就是这么干的;我觉得自己英语口头表述不理想(现在还不怎么样),就多次给国内外学生用英语开课,这也是“自己往油锅里跳”,多多少少有些效果。

不知道朋友们是否同意我的想法?

 

写于2009612日晨

修改于201144日晨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0732-429462.html

上一篇:周末推荐:大学里的必读书——《大学》
下一篇: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74 武夷山 吴斌 武京治 吕喆 杨秀海 杨华磊 丁杨敏 张晓娜 汤治国 梁建华 蒋继平 覃开蓉 马磊 阎建民 曾福平 刘世民 张伟 刘广明 刘晓松 余世锋 吴锦宇 朱志敏 谢鑫 傅云义 关燕清 许洪光 蒋永华 张士伟 刘鹏飞 高申坤 孙静宇 邵同宾 魏晨 郑永军 刘全慧 吴超 林涛 杨艳明 郭仁拥 柳东阳 陈绥阳 王力 吴明火 沈国震 靳宗振 张桂杰 刘红超 徐迎晓 吴吉良 章成志 黄莹 侯成亚 秦川 张珍 陈鹏飞 周航 刘云 段明 徐攀 梁剑文 xqhuang stoneblue zhoulong daoge92 kexuegzz clz1989 dreamworld goudan1 luxiaobing12 bbmcsunny fqk6166 gistian hcsprings pla

发表评论 评论 (6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3: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