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老师怎样对待学生的邮件? 精选

已有 13083 次阅读 2012-4-5 07:52 |个人分类:灯下琐语|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电子邮件, 师生沟通

拙文“学生怎样给老师发邮件”发表之后,博友jacshu向我提了一个建议:发一篇老师怎样对待学生的邮件的文章。我觉得这一建议很有意思,于是欣然命笔,写下如下短文。

近年来,电子邮件日益成了人际沟通的重要工具,每天在网络空间中穿梭的邮件数以千万计。总的说来,我认为,学生给老师发邮件,老师一般应该给予适当回复,是为“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方面我还做得不够理想,写成此文后,我将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

细想之后,我把学生给老师的邮件分成如下类型:

1.        交卷型。向老师递交作业、考卷、阶段小结、论文稿等等。上文中提及的邮件即属于此类。

2.        求教型。学生就某些学术问题求教于老师,希望给予答疑解难。

3.        求助型。请老师写推荐意见或评议意见等等。

4.        征询型。在选择研究方向、专业、导师等问题上情况不明或犹疑不决,征询老师的意见。

5.        倾诉型。在学业、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难、挫折、伤心事,向自己信得过的老师倾诉,渴望得到某种慰籍或指点。

6.        问候型。重大节日前夕或节日中,向老师致贺;老师遇到健康等问题时向老师表示问候或关心。

我想,老师对学生的邮件的基本态度应是:认真阅读学生的邮件;尽可能给予及时回复;对邮件表达的欠缺礼仪之处,不予斤斤计较;对学生的请求,若力所能及的,就伸出援手,而力所不及或不情愿的,就说明理由。

下面说说对各类邮件的具体做法:

1)                对于交卷型邮件,能立即处理的,就处理并回复,不能及时处理的,我通常用“来件收悉,阅后详复”之类的话给予回复;同类邮件涌来时,集中地进行“批处理”。上学期有一位学生收到这样的回复后,发邮件问我:“老师,您是什么意思?”我不得不告诉他:“我是说,你的邮件中的附件收到了,批改后给你详细答复。”学生回答:“呵呵,明白了!谢谢您!”这是一件少见的个案。然而,至今我还欠了不少学生这样的“详复”,做个性化的“详复”实在很费时间。

2)                对于求教型邮件,自己能答复的,就直接答复,而自己回答不了的,就转问别人后回答,或者将问题转给自己的朋友,请他们帮忙作答;实在回答不了的,就据实告知。

3)                对于求助型邮件,能帮的就帮,帮不了的,就坦诚地告知原因;只有在个别情况下,自己不情愿做的(如基于某种理由不情愿成为推荐人),回答了又会引起尴尬的,才不予回复。

4)                对于征询型邮件,一般如实告知相关情况和自己的见解,并申明仅供参考。

5)                对于倾诉型邮件,一般在深思熟虑后给予详复,努力做到不辜负那些贴心的学生对自己的信任。

6)                对于问候型邮件,若是一般性的节日贺信,通常不逐一作答,有时找机会群发表示感谢的邮件;若是有的放矢的某种问候,会认真作答。

近年来,身边的青年朋友越来越多,在回复邮件方面有时力不从心,会顾此失彼,没能及时回复,甚至遗漏回复,这里请朋友们鉴谅,今后会努力做得好一些。

对于我这样的老教师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看到周围的晚辈朋友的迅速成长更感到欣慰的了。

谨写出上述想法和做法,以期与博友们做进一步探讨。

 

写于201245日晨



导师与学生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0732-555508.html

上一篇:周末闲话-15:学生怎样给老师发邮件?
下一篇:礼仪笔谈-1:真诚与虚伪

22 董焱章 李俊领 王伟 周春雷 李双双 李宇斌 许洪光 赵美娣 唐常杰 覃森 曹聪 吴明火 王晓明 陈志建 王启云 吴斌 黄超 程杨 crossludo dreamworld neilchau wormbreed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0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