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礼仪笔谈-2:正式与非正式 精选

已有 5769 次阅读 2012-4-13 06:41 |个人分类:寄语学子|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礼仪, 正式场合, 非正式场合, 区别对待

你会穿着T恤短裤到上海音乐厅去欣赏贝多芬的交响乐吗?大概不会。

你会西装革履衣冠楚楚挤在虹口体育场的球迷堆里给申花队加油吗?大概也不会。

这就是正式与非正式场合对礼仪的不同要求。

待人接物、写信发邮件亦复如此。在正式场合,应遵守必要的礼仪;在非正式场合,则大可不必恭敬如仪,否则你会感到活得有点累。

 

还是以写信发邮件为例。大致可以区分三种场合:

一是“超正式”场合。例如,发正式公文(如征文通知等),写求职信或报名信,与陌生的师长沟通,等等。在这种场合,必须尊称、敬语在先,行文字斟句酌,彬彬有礼,信息详尽,信末不忘致礼,落款具体。只有这样,才不会因失礼而耽误大事。

二是较正式的场合。例如,向老师汇报学业进展,交作业、报告、小结,问候师长,向师长请教问题或求助(例如邀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等),应该有台头,有敬语,叙事清楚,措辞谦虚,落款清晰。

三是非正式场合。例如,与同学、密友、知交联络,在朋友中传递信息,与恋爱对象谈情说爱等等,大可不必有一大堆繁文缛节,允许邮件“没头没脑”(只要不带来混淆),可以称呼对方的昵称,甚至插科打诨,行文轻松活泼。写得过于拘泥,反而会带来负面效果。

 

然而,有时难以分清函件“正式性”的界线,需要灵活掌握。

例如,研究生给自己的导师发邮件。一开始,彼此不大熟悉,需要注意礼仪;时间久了,相互熟稔了,用不着老是毕恭毕敬的,尤其是在反复讨论学术问题的过程中,一周要发好多个邮件,不妨免去礼节,行文单刀直入,以求高效。在以前的博文跟帖中,有一位博友就有这样的看法。

 

对于偏于正式的邮件,应采用“礼多人不怪”的原则。比方说,用电子邮件投稿,应属于一二两种情况之间,尽可能采取较为正式的写法。我曾看到这样的投稿函件:

“编辑,附件中发去一篇稿件,我在论文答辩中急用,希望尽快录用。XXX”。

这样写就有失礼仪了。存在如下问题:

——称呼不妥。至少加上“同志”(过去习用)或“先生”(现时多用)吧!

——措辞无礼。对杂志编辑人员有点颐指气使,要知道,人家杂志不是为你一个人办的,收到你的稿件,总得有个审稿、处理过程吧!怎么非要别人录用不可呢。

——信息不全。未提供投稿人的充分信息。

——结语失礼。未用必要的语言对编务人员的劳动表示敬意。

当然,杂志编辑部不会十分计较投稿者的措辞,但你这样写,至少留下了不那么好的印象分。比较好的写法是:

XXXX编辑部

编辑先生:

我是XX大学XX学院XX专业的博士生,在导师XXX的指导下完成了一篇习作“XXXXXXXXXXXX”,经导师同意,向贵刊投稿。现发去此稿的pdf文件和LeTex文件(见附件),敬请查收并审理。

回复的邮件请发至:abc@afu.edu.cn

 

顺颂

编安

 

XXX

2012-4-12

上面只是一种参考写法,是否妥当,可评头论足。目前越来越多的杂志采用网上投稿形式,可免去此类信件,但对于此后的来往邮件,仍应注意礼仪,即使对审稿人的意见有异议,也应心平气和、有理有据地进行argue

 

情书一般属于非正式类别的函件。但在恋爱的不同阶段,“正式性”有一定差别,“初级阶段”与“成熟阶段”有所不同,特别是经人介绍相识者,初期写信还得注意礼仪分寸,一不小心,给对方留下“粗鲁无礼”的印象,这就大事不好了。

 

最近,与一位朋友聊天,谈及时下的青年朋友越来越不会写正式邮件的原因。这位朋友说,就没有台头、落款而言,都是越来越盛行的短信惹的祸。短信的收件对象明确,自然地带有落款,因此,年轻人习惯了掐头去尾的通信联络。此说有一定道理,但更重要的可能还是缺少对礼仪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容日后再议。

抛砖引玉,愿与大家进一步讨论。

 

写于2012413日晨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0732-558706.html

上一篇:礼仪笔谈-1:真诚与虚伪
下一篇:观察与思考(8)航班为何频频延误

15 毛克彪 郑智捷 董焱章 赵斌 吴斌 唐常杰 于向前 刘建国 徐迎晓 吴吉良 徐腾飞 李毅伟 邵忠 刘梦彬 happyspoo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