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pengj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pengju attosecond pulse 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ultrafast excited-state dynamics in liquid; time-resolved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elec ...

博文

把快乐交给孩子——由邓鸣贺去世想到的 精选

已有 12294 次阅读 2015-5-1 16:2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看到邓鸣贺因患白血病去世的消息,我内心非常触动。

  8岁的邓鸣贺,带着不可限量的商业价值和艺术天分,离开了我们,或许去了另一个本属于他的快乐世界。在这短短的8年生涯里,他所曾经吸引的关注度,甚至超过中国的几千万表现平平的孩童,只因为他可爱的外表和超强的戏曲模仿能力;然而他走后,甚至仅仅给我们世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悲伤,如果此时我们尽情地宣泄自己的同情,那么,冷静之后,我们是否能够回味邓鸣贺曾经带给我们自己的快乐呢?如果你也真的在回忆,我估摸着,我们都已经变成了这样的一类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原本不应该提供这种奢侈精神食粮的孩童身上。然而,这种精神食粮的给予,不应该是孩子们那天真可爱的脸庞,也不该是婴儿们那些憨态可掬的动作,也绝不该是8岁孩童的那种近乎完美的艺术表演,因为,你们从来就不关心,孩子们到底自己快不快乐。其实,他们的快乐总是那么简单,简单到只想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的玩耍。快乐,对于孩子们,止于什么?是表演还是艺术?


  从网上看到这样的分享:“做鸣贺那期节目的当月,我创下组里最高纪录做了三期节目,每天累到无力说话,但我想说的是,鸣贺的每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四处奔波,已经出了名的他甚至还有喜丧演出。鸣贺从会说话其就开始学戏,学会了完整的就跟着鼓匠班去十里八乡的红白喜事演出,后来就上了戏曲学校,之后就参加了央视春晚出了名,后来的生活节奏不差于我们拼工作的累狗。出名那年,他可才是一个五岁的孩子,贺贺,你应是累坏了,想睡一觉歇歇,是吗孩子?”

   我本人不倾向于相信类似没有任何影像记载的传言,因为这样类似的传言每天充斥着主流媒体,我们的媒体每天都在用拙劣的手段引诱着我们的判断。他们不断地打造一个个迎合大众的未经雕琢的价值取向,然后一个个的童星,奇葩,民间高手诸如此类的star冉冉升起,编造一些或者吃苦,或者天赋异禀,或者遭遇奇缘,一夜成名的故事,配合我们普罗大众的情绪高潮,最终,我们付出了感情,他们得到了金钱。如今的媒体,快速地包装一个民族英雄已经不可能了,因为我们毕竟在经过最近几年的开化之后,或多或少有部分人会去探讨一下那些英雄的事迹,原本不存在的奇迹,固然经不起推敲,因而简单地包装英雄人物已经一去不复反了。可是,包装童星,奇葩之类的吸金工具,却刚好填充了我们空虚的精神寄托,这是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也绝对是一个愚乐的时代,为了低级的快乐和愉悦,我们宁愿选择放弃判断,然后随之放弃真实,接着是摧毁价值,最终走向一条对快乐简单汲取而全然不顾的沉迷之路。说到这里,我们很难讲到底是媒体的引诱,还是我们自身的原因。毕竟,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而,我们都是快乐的买手。


    对于鸣贺的离开,我本人不想也没有权利指责他的家人。生和死对于孩子本不应该是一个问题,如果过早地和8岁的孩子讨论生死,我们已经冷漠至极。孩子的世界,应该远离的自然元素是病痛,应该远离的社会元素是金钱;孩子的世界,应该得到是童真和快乐,不应该被过早地因为自己的天赋而推向社会,我们仔细想想,那个被推向社会的童星,不是为了取悦大众,满足虚荣,并最终成为幕后家人和团体的吸金工具呢?比如现在的《爸爸去哪了?》还是以前的释小龙?都是如此。家长对孩子的爱,不要因为孩子的聪明而迷失,让孩子每天都保持自由的快乐的确不容易,可是让孩子远离金钱确是家长们应该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还是希望家长们不要把自己孩子的快乐交给社会,而把孩子的健康交给上帝。


   天堂没有演出,鸣贺可以快乐地重拾自己的童年,自由自在,随性成才。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2266-886702.html

上一篇:我看封博
下一篇:流氓和足球

25 庄世宇 陈小润 林中祥 魏东平 侯沉 李竞 翟远征 史晓雷 刘旭霞 黄永义 王春艳 陈儒军 戴德昌 赵美娣 陆绮 廖晓琳 孙瑜隆 唐常杰 苗元华 汪晓军 边媛媛 seeker99 xchen shenlu Jeason54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2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