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农业水土环境网页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ozailin 专业兴趣:地下水文学、农业水土环境、区域水资源转化

博文

现阶段高校教师评价方法的利与弊

已有 5203 次阅读 2011-8-21 17:55 |个人分类:科研感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style, class, center, 高校教师

现阶段高校教师评价方法的利与弊

 

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及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阶段的大学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大学。不管在哪类型在大学的教师,都是学校建设及实力提升的主体。和其他行业类似,教师的评价考核伴随着教师的职业生涯,主要包括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考核、评优考核、限项的人才项目申报考核,等等。对于研究型大学,目前的考核方面包括:教学、承担科研项目、成果产出、及其他方面。

1.       教学:主要是教学工作量及教学质量。对于研究型大学,由于本科生数量相对于其他类高校来说,要少得多,而教师较多,故平均每人没人多少教学工作量,也没有硬性的教学工作量要求。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水平建设的生命线,各所大学都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目前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学生打分评价和教学督导老师的听课评价。学生打分评价的优点在于教学客体直接对老师的教学水平评价,但由于现阶段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和以前有了大的改变,部分学生免不了对课程考试给予高分、讲课深度较浅的老师打高分,因为他们觉得这种课上起来不费劲。而对于讲授理论知识较深、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更深知识的老师打分反倒较低。教学督导老师听课评价的优点在于有经验的教授更易于判断教师的教学水平,缺点是基本现在所有的听课都是提前通知代课老师哪节要听课,所以所听到的课不一定能代表这个老师对整门课的讲课水平。为较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应结合学生打分和教师打分,进行评价。而且,似乎对教学质量打分也并不是特别可行的办法,因为教学质量本身就不是量化的的东西,打分过程中人为因素太大。

 

2.       科研项目:科学研究历来是研究型大学教师所花精力较多的工作任务。谁不想多拿科研项目?毕竟这也是学术水平的象征之一。目前大学中对教师承担科研项目的评价主要是项目数,当然再具体点就是国家级项目多少项,省部级多少项,一般的多少项。其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国家科研项目的获得渠道不一。部分项目是通过课题承担人申请、同行专家评议等决定的(主要是国家及地方自然、社科基金),当然这也被认为是目前最为相对公平的科研项目获得渠道。另外的是实行在课题指南引导下的申请、专家组评审确定渠道(科技部及地方科技计划类项目),往往这些项目的经费较高,是目前众多专家教授争取的目标。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好多牛人们已评价过,而且也上了Sicence,在此不作评价。还有一项目渠道是委托性的,类似横向,但它还确实是纵向(部分地方科技计划、部分公益项目),这些经费也不少。我们所关心并不是项目来源的渠道,而是如何采用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来评价高校教师的工作量及水平。本人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该放在重中之中的地位,国为它是相对体现教师科研水平的。而部分招投标的、委托性的含金量可能差点。这里特别指出的是,事实上各类人才项目应引起重视,像霍英东基金、新世纪人才、杰青、长江学者等。的确是比申请个支撑、公益项目难很多,而且是整体实力的体现,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3.       成果产出:成果产出主要是科研论文、授权专利、获奖成果等。在国外,评价一个教授水平大多是同行评价的。像晋升教授等需要国际同行的评价,这些怎么体现,主要是科研论文。在我国,现在对获奖成果的重视成果很高,而大多数奖都是政府部门或行业主管的部门评出的,都是十几、二十几个专家评N个方向的成果,客观程度有待检验。而且,现在评奖过程也不透明。。。。。。。客观讲,最体现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的还是论文,那如何评价。目前的方法逐步从论文数量向论文质量过渡,当然这里只是说SCI论文。事实上,单纯数量或质量评价都存在问题,应该二者兼顾。在论文质量评价方面,特别指出的是,不能仅通过期刊影响因子评价你的论文的水平。正如一位学者所言,IF是代表期刊的水平,而不是具体论文的水平。论文水平应主要看引用次数。假设你在牛期刊上发的文章过五年了引用为0,从而证明你的文章对后人的研究没意义。对于部分论文产出并不多的高校或学院/学科,目前还应主导以论文数量来评价成果产出。

 

4.       其他:对于高校教师,好多的工作及水平通过教学、科研项目、成果产出是无法体现的。如学科建设、基地建设等。这些如何评价,一直是困扰管理者的问题。

 

综上所述,为便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水平及工作,应采取严格的评价指标分类、评价指标打分、加权求和过程进行评价。如,教学工作量多少范围内得多少分、学生及老师评价多少得多少分;科研项目什么级别的多少分、经费多少范围内多少分;论文一篇多少分,IF什么范围内多少分?学科建设方面的贡献可制定详细的指标,干了什么工作多少分,或者通过评定委员会进行讨论打分。然后各项指标加权求和。最终你的得分就是学术水平及贡献的指标。只有这样进行了量化才能较为相对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水平及贡献。据所知,部分高校已开始采取这种办法来评价,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衡量指标。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点想法,请同仁批评指正。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2856-477999.html

上一篇:祝贺黄老师获得201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下一篇:大学新生家庭贫穷是谁的错?

1 杨海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1: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