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记我在美国的合作导师赵东高教授

已有 5487 次阅读 2017-1-17 11:18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刘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2014 8 月至2015 8 月,我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前往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Texas at Austin)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生涯。这一年的访学经历,使我深切感受到了美国的先进教学理念、前沿的科学技术以及浓郁的创新氛围,让我明白了世界各国优秀学子前去美国“膜拜”的原因所在。然而,除了科学知识的获取以外,让我感悟最深刻的却是从我的美国合作导师赵东高教授身上看到的“为师之道”。

   “不懂人情世故”的老师

   经过19 个小时的旅途颠簸,我终于在20148 25 日晚上10 点半到达了访学的目的地——美国奥斯汀。这里的租住房屋都是空的,需要自己购置家具、亲自去办理开电、开网服务。第二天,在朋友的帮助下,我便开始办理这些手续。当我正忙得焦头烂额时,接到了赵老师的电话,他通知我27 号上午8 点之前去学校见他,并开始研究生课程“扫描电镜分析”的听课与实验操作的学习。我嘴上答应了,但是心里却认为这个老师一点也不懂“人情世故”,竟然不考虑我的时差以及我要处理的众多事务,访学这一年的日子怕是极为辛苦的。

   当我到达学校见到赵老师后,发现他实际上是一个态度和蔼、极容易相处的人。瘦高的赵老师脸上架着一副眼镜,极有学者风范,由于在美国时间较长,中文说得已经不是很流利了,他说一口带着中国南方口音的英语,极具亲和力。他为让我带着时差来听课主动地提出了歉意,并告诉我这段时间正好是开学日,为了避免我落下理论课程和实验学习,所以第一天上课就通知了我,我为先前对老师的不实评价而感到羞愧。在访学的日子中,赵老师在生活上给予了我多方位的照顾,尤其是考虑到我没有买车,交通不便,他多次主动提供交通帮助,换季的时候带着我去购物,回国的时候送我去机场。他所做的一切远远超出了一个合作导师的职责范围,我与导师近乎朋友式的关系让我觉得与他一起工作、学习是一件极其开心的事情。“不懂人情世故”仅仅是他对工作的一种认真态度而已。

   “以学生为先”的师者

   赵老师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电镜实验室”的主任,负责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 射线衍射仪等设备的管理与运转,除了科学研究以外,他开设了一门面向全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实验课程,让大家学习实验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流程,基本上研究过程需要用到这些实验室设备的研究生都会参加该课程的学习。他认真备课,一丝不苟地调试实验设备,亲自教学生实验设备的操作,此外,在没有开设课程的时间段,无论他多忙,都会主动发邮件询问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是否需要开设短期实验培训课来为广大师生服务。他这种以学生为先的教学态度让他在学院里有着极好的口碑。

   作为访问学者的我并不能给予导师实质性的帮助,相反需要花费导师大量的时间对我进行指导,这种仅“培养”不“使用”的师生关系与国内部分“培养不足,使用过度”的师生关系反差较大,而在我回国前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更深刻认识到了赵老师作为师者的伟大之处。访学的后半年我撰写了自己的第一篇英文文章,由于初次尝试,好多地方不懂,语言问题更是多之又多,因此,我与赵老师联系,希望他能帮我修改并教我如何进行英文科研论文的写作。赵老师与我保持着每周3 次面对面讨论修改的工作频率,暑假也不例外。但很遗憾的是,回国前两周赵老师得了重感冒,他休息了两天,但是一直不见好转,为了不耽误论文的修订,他每天坚持在身体状况最好的时间段和我一起讨论修改,终于在我回国前修改完毕,而我的这位合作导师却在我临回国的那天早上被确诊为肺炎。我听到消息后,心里的感激、感动、难过、惭愧等感受交织在一起,可谓五味杂陈。这种一直以来被我认为是“虚幻”的故事情景却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了我的身上,而且还是一个与我毫无利益关系的短期合作导师,他的师者精神让我动容,也让我联想到了国内频频被诟病的研究生与导师的师生关系,我想,“以学生为先”的理念的缺失应该是造成目前国内部分师生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

   严谨的科学态度

   虽然每个科学从业者都知道对待科学问题要持严谨态度,但赵老师的严谨程度仍使我大为惊叹。在修改英文文章时,赵老师对我写的每句话都要反复推敲、琢磨,修改速度很慢,与我设想的“刷刷”两天就修改完工的情景相差甚远,对照赵老师为了我的文章认真且不厌其烦的态度,反观自己,觉得很是汗颜。此外,赵老师对文章中出现的自己不懂的术语会处理得非常谨慎,他不会直接接受我的解释,而是要求一起查阅出处给予验证。有时我觉得就是一个简单的定义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查证,可是赵老师的坚决态度却让我难以拒绝。最后在资料的反复查阅与验证下,赵老师才会认可这个说法,并谦虚地说他也在学习。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其实我对某些常用公式或指标仅仅是一知半解,不求甚解的我竟然并不知道它的由来及演变,这也是学术浮躁的一种表现吧。赵老师的认真与严谨,让我体会到了一名科学研究者应有的科学精神,以及对学生传授知识时应有的严谨态度。

   赵老师在教学、科研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反映出高尚的“师者形象”,他的言行让我真切体会到了“为人师表”的含义。赵老师的一言一行就像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使我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以及生活中有了新的参照标准,新的改变,我要以赵老师为榜样,向成为一名真正的师者而努力。

     (责任编辑 李娜)、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6909-1028129.html

上一篇:数字化“羊皮纸”:为时代保存数字化内容
下一篇:在北欧从学术界跨入工业界从事研发工作的经验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