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加强新堆与研究堆研究,促核能安全稳定发展

已有 3559 次阅读 2012-7-30 13:32 |个人分类:栏目:封面图片说明|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安全, 研究院, 反应堆, 原子能

      自从1942年12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人们开始了对核反应堆的研究。并将其运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
      2012年5月,为展现新堆与研究堆的科研成果,把握发展方向,促进该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在西安召开全国新堆与研究堆第八届学术会议。会议围绕“国内、外新堆与研究堆发展概况与动态、设计与分析、建造、运行与管理、老化管理、延寿与退役、核安全文化与应急响应”等议题展开。本期第19—70页刊登了关于“新堆与研究堆”的专题论文,对新堆与研究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本期封面展示的是中国原子能研究院设计建造的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的反应堆水池。
      中国先进研究堆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面向21世纪核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完全自主设计和建造的大型核科学工程,是一座安全可靠,高技术性能、多用途的中子束流型研究堆,2010年5月13日达到首次临界,2012年3月实现满功率72h运行。
      CARR由轻水冷却,高纯重水慢化,采用紧凑堆芯、反中子阱型物理设计,堆功率60MW。燃料元件时U3Si2弥散在铝基体中的平板型元件,235U富集度为19.75%。堆芯等效直径为40cm,高85cm,堆芯冷却剂为清水,围绕堆芯的是重水(慢化剂)反射层,重水箱外径220cm,高200cm,其中布置了9个水平孔道,21个垂直孔道,反应堆最大热中子注量率可达1015n/cm2/s,位于世界同类研究堆的前列。
      由于CARR功率高,对安全的要求极其严格,任何核事故下不允许造成厂外公众的应急撤离,通过多样可靠的停堆手段、可靠的余热导出系统、多道放射性包容屏障等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利用反应堆上设置的水平孔道和垂直孔道,以及与其配套的设备仪器,可以开展中子散射实验、核能开发研究、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单晶硅中子掺杂、中子活化分析、核技术应用等多项工作,应用领域包括原子核物理、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探测化学、生物学、核医学、核考古学、核天文学、国防、工业、农业和刑事侦破等。
      未来几年,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将依托CARR平台,建设面向国内外的中子散射国家实验室和研究堆应用研究中心,大幅提升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基础科研能力和核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核技术的和平利用。
      本期封面图片由陈晓鹏拍摄,吕征提供,金功博设计。
(责任编辑   刘志远)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6909-597309.html

上一篇: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
下一篇:音乐进化论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