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博导、博士生科研复述和杂谈(21)

已有 3517 次阅读 2012-8-2 15:29 |个人分类:栏目:主编心语|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博士生, 科学家, 故事

——攻博中的师生遐想和“电梯困境”现象
文/冯长根
      在公共话语体系中,许多人会被“一位著名科学家又培养出了另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这样的故事所激励。博士新生期盼着自己的导师就是故事中的前者,而导师又何尝不想像学生是后者。尽管这样的故事并非天方夜谭,你总可以争辩说科学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事实上这样的故事占科学家们的总数连百分之五都不到了。
      我在各地讲演“如何走向成功”时,曾遇到的最令我不好回答的一个问题,恰恰是在那些百分之九十五的一头。我的报告完了以后,有一位博士生在互动时讲了他的师生情况,并询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他的困境——他是导师的唯一一位博士生,这位导师承担了若干项横向的课题。由于导师只有一位博士生,所以所有这些要完成的课题任务是由他承担的。问题的真正要害是,所有这些工作,都不是他可以写进博士论文中的。对于他的困境,我的确感到目瞪口呆。我记得他说的是有9项课题。今天我已经记不得我是如何出的主意了。
      我也有不少博导朋友,也与不少博导见过面。导师们的困境是,博士生很长时间进入不了角色,时间大块大块地过去了,学生在课题上连一点稍有意义的进展也没有。这也成为让导师纠结的困境。
      谈到困境,在眼下的时尚中,“电梯困境”是一个应时代呼唤而来的话题。男主角或女主角进入了高楼的电梯,电梯正好就坏了,而且电梯中的另一人或另一些人,正好是一位大明星,单身的上层领导,于是浪漫故事开始了……在文学艺术家们写烦了打仗、写烦了警匪、写烦了其他可以写的时空的时代,引入电梯是聪明之举——今天的时代是电梯既新鲜又十分重要的时代。高楼这么多,不会没有故事。我记得最早的电梯故事是姜昆的那个相声。这个故事中,电梯中只有一个人。然而,“电梯困境”故事中的通常主题,其实是“你愿意和谁被困电梯?”
      你愿意和谁成为师生?当你报考了你的导师且被录用了,当你作为导师同意接收了这位同学当博士生,那么,导师和博士生已经构成了“电梯”时空。在我看到的作品中,女主角最盼被同困电梯的是一位大明星,至少是高帅富,然后走向艳遇的言行开始了(男主角当然也会一样)。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在之后的相处中,有点像共同进入了电梯。只是,“你愿意和谁被困电梯”已经由不得你了。本文的开头就已经讲了这样的事。
      博士生对导师有期盼,导师对博士生有期盼,是十分正常的现象。这样的思想,我在以前写的“主编心语”文章中表达过,且多次讲过如何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博士生,很快你会发现,除了要完成博士论文、发表学术论文是共同的,每位博士生所遇到的导师,各有其指导方法,他们有些方法很好,有些方法可能很糟糕。实际上,就是要分清哪些指导方法好,哪些不好,也不是那么容易。大家都会感到,如果导师清楚地告诉说哪一步要做什么的话,是最好的。这的确不错,实践中也可能你会不时得到这样的指导(可能并不是那么持续和连贯)。在这样的日子里,你会感觉良好。但工作以后,你要单独完成很多事情,没有导师指导你,你该怎么办呢?
      导师和博士生一一对应的关系,会导致双方对对方特别关注,这本来就是学位制度设置的初衷。实践中,你会发现,用不了多久,在博士生(包括硕士生)中,会流传许多传言。这中间大概会有几个是真实的,但大多数至多是传言,极可能是臆想性、失实判断性的言论传递,最后有意无意地挂上了导师的名字。破解传言的最合适做法,是问问自己的导师,通过咨询,请他们解释解释为什么这些传言是不真实的,他们对传言的回答可能帮你明白很多事情,特别是科技界内日常是如何运行的,不同专业科学共同体内有什么“潜规则”。
      大多数关于攻读博士学位的“恐怖”传说都源自学生与导师的关系难以处理的问题,而不是研究课题很难等问题。稍不常见或不为人知的则是因为指导教师很无能而造成的“恐怖”。师生关系,在攻博的情况下,就像婚姻一样,与双方相伴终生,对此很重要的就是双方的兼容性。有的婚姻双方是历经漫长的交往而最终结婚的,也有的一见面不久就结婚。在后一种情况下,没有一个思想健康的人会期待婚姻美满幸福。十分不幸的是,博士生与导师的关系,在多数情况下属于后者,你也不能期待你与导师的关系都能十分好。博士生们会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他们在处理与导师的关系时,犯了某些很常见的错误。我们经常会出入商店和商场,今天,商店和商场会把顾客当成尊敬的客人。商场的这种热情会让某些学生产生错觉,把在商场、家中的一些做法带入攻博中。但作为一个学生,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你绝对不会是万事皆正确的顾客,至少在你步出学校之前是这样。
      我写本文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博士生和导师有合适的关系。事实上,以“类型”分类,某些类型的导师可能就会非常适合某些类型的学生(这时候用“婚姻”比喻师生关系可能并不切题)。导师有很多类型,学生也有很多类型,最不该做的是,坐在桌子边与同学抱怨自己的导师不够完美,记住这于事无补。你的导师不会有义务忍受平平庸庸的学生的令人讨厌的癖好或习惯,尤其不会忍受这样的学生还指望带着如此癖好或习惯做博士论文。
      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总是虚构的,博士生的培养则是严肃的工作。除非情况已经变得十分糟糕,否则你必须充分利用你的所有,阳光地对待与导师的关系,积极、主动,使师生之交有利于你事业的发展。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6909-598300.html

上一篇:2012-21读者之声
下一篇:预览科学基金申请书的几点体会

1 xch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2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