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ryxi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rryxia

博文

科研人员的大量增加让国际上的每个学会扩大了数倍

已有 1726 次阅读 2018-10-3 05:2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从前做研究的人手边或者办公桌上就拿着或者摆着一个杂志,那就是本学会的会刊(Transactions),所谓会刊就是一个学会发表和交流研究成果的地方,一个学会就一个会刊。这个会刊对该学会来说就是最好的杂志。有谁在其会刊上发表啥好的论文,本学会里的人也就都知道了。如IEEE信号处理学会,那时只有TASSP,通信学会只有TCOM,信息论学会只有TIT。每个学会都还有一个发学会新闻等通熟读物的地方,那就是Magazine,在其上发文应该不算研究成果,只是发新闻做科普做广告等。当然也有人会有两个或以上学会的会刊,如TCOMTIT。这些都叫Handy期刊。

 

现如今,一个学会光会刋就有七八个之多,每个会刊的厚度也增加了好几倍,如TASSP最早是双月刊,现在是每月两刊,原来双月刊时每刊只有不到一厘米厚,现在每月双刊每刊有差不多一寸厚。增加了如此之多(应该有百倍以上)的论文页数,读者甚至于不愿再读会刊论文了,也很难再读和跟踪这么多期刊和论文了,桌子上也没有会刊了,大都想走捷径走康庄大道,所以人们就千方百计只找综述和科普性文章读了,这样就造就了Magazine论文的流行,从而产生了Magazine论文比会刊论文还受重视的现象。当然它们的影响因子也就增加了,而这又是一个领导量化的追求指标,大家你追我赶,忙得不亦乐乎,可是真正原创的会刊论文就像是大海里的沙子。

 

好的综述性论文当然有需要但不是谁都可以写的,更不是初学者的学生所能写,它必须是领域里的做过最好工作的权威亲自执笔,这样写出来的综述性文章才有可能不会误导读者。可是为了追求影响因子,老师们要求年青人一上来就写和发表综述论文。自己没做过相关研究,怎么能写好综述呢?这样做大多只是为了自己,而表面上说好像是帮助其他初学者了解专题, 其实大多是骨子里误导从而损害了读者。我认为老师们对年青初学者要求写读书笔记可以,但是就不见得非要发表了。

 

关于刊物与论文, 刊物只是论文的载体,刊物的分类是帮助作者找到合适的载体和审阅,是帮助读者容易地找到感兴趣的论文。好的结果又何乎于什么刊物。刊物应该为发了你的好文章而受益,而不应该是你的文章发在了好刊物上而得利。当然,你的文章发在好刊物上,也许会让更多的读者注意到,仅此而已

 

现在国际上所谓非营利的专业学会乱,期刊更乱。科技人员的猛增,对国家和世界是祸兮福兮?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95313-1138491.html

上一篇:行香子,双塔中学毕业40年纪念
下一篇:专业名称乱象与骗子横行现象

1 李万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4: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