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ryxi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rryxia

博文

第一第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会议:一个初学者的认识

已有 16735 次阅读 2023-9-4 15:44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第一第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会议:一个初学者的认识

夏香根,2023.9.4

 

我是1983年从南京师范学院(84年改为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考取南开大学数学系的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是信号处理。

 

84年晚春是我在南开大学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第一年,正好赶上第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会议。这个会议是在著名的避暑山庄承德市。因为我在南开大学的导师周性伟先生是信号处理分会的理事,周先生要去参加。尽管当时我还没有论文,周先生照样鼓励我们也去参加。这是我平生参加的第一个学术会议。

 

我记得大会主席是清华大学的常迥学部委员,以及罗沛霖学部委员。尽管当时绝大多数会议报告我都听不懂,但是见识到了当时国内信号处理界的多位大咖,也有幸亲身经历了常迥先生在会议的小组报告厅里对报告人直面提问的深动场面。

 

在这次会议中,我见到了当时信号处理分会的领导如,常迥先生,罗沛霖先生,袁保宗先生,何振亚先生,保铮先生,程乾生先生,柯有安先生等等,还有当时比较年轻的刚从美国回国的,如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刘必治先生的博士学位的邹理和先生,以及在纽约理工大学访问过的许文源先生。因为我的研究方向偏信号处理理论,对理论方向更关注一些。当时信号处理分会有一个理论信号处理组,我记得南工的何振亚先生是组长,北大的程乾生先生是副组长。

 

巧的是在这个会议后不久的暑假,何振亚先生又在承德市举办了一个多月的信号处理暑期学习班,我导师周先生又鼓励我报名参加。所以我参加完第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会议后不久的暑假又到了避暑山庄承德市。当时的教课老师有南京工学院的何振亚先生及8系教模式识别的一位夏姓老师,还有一位美女助教,另外还有大连理工教统计信号处理的王宏禹先生及他的助教学生郭成安先生。我记得当时我第一次听到何振亚先生在他的课上讲到信号处理的四大方向,滤波器设计,快速变换,向量量化,还有模式识别。

 

这个班有三十几位学生,我记得我的下铺是华中理工的一位年轻老师,班里有西交大邹理和先生的学生殷勤业先生和殷林先生。我们白天一天都上课,一点也不拉。记得前几天,每天吃完晚饭后同学们就到承德市的街道上转悠,当时承德市也没有几条街。后来数天的晚上正好赶上河北省地方台播放《射雕英雄传》,记得一晚四集,这个意外给了我们非常多的乐趣,遗憾的是,等学习班结束时,电视剧还没有播完,所以我们都没有看到结尾。这应该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庸剧【1】。

 

当时全国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是两年一届,第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是1986年在南京何振亚先生主办。这一次我导师周先生不但鼓励我参加,还让我从天津坐飞机到南京,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坐飞机【2】。与第一届会议不同,这一次我们已经对Sanz Huang(黄煦涛)对信号外推的一个猜测做了一点工作,所以有论文报告。我们的论文在理论信号处理组,第一篇是清华大学徐雷先生和常迥先生的,第二篇是南工尤肖虎先生和何振亚先生的,我们的论文是第三篇。

 

我记得在南京的这次会议时,我还有幸去过何振亚先生在南工的家,且得到了黄煦涛先生在浙江大学演讲时提出的信号处理中十大难题。我很高兴地发现原来我做的第一个科研问题信号外推是排在第一的信号处理难题。后来再回想起来,信号外推确实很难,如果AI真有那么神奇的话,怎么不来试试信号外推?

 

在会议结束后,我是和我导师周性伟先生一同坐火车返回天津的。记得在具有西方建筑风格的南京西站候车室里有北理工的柯有安先生,还有大连理工的王宏禹先生。这是我唯一一次经过南京西站,记忆深刻。

 

在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会议的中间,中国信号处理界还有一个重要会议。这就是1986年春在北京举办的国际信号处理会议,其中参会的有很多参加完在日本东京的IEEE信号处理最大年会的ICASSP-1986的国际信号处理界的大咖,如MITAlan Oppenheim及他的学生Jae S. Lim,明尼苏达大学的Mos Kaveh及他的学生 Hong Wang等等。当时尽管听说他们都是国际信号界的热点人物,但并不了解为什么。多少年后才认识到,如KavehWang当时正做了宽带信号DOA的估计等。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3】。

 

国内组织这个国际会议的人员主要是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的侯自強先生和侯朝焕先生,及北理工的柯有安先生等。我记得这次国际会议发了一个很有特色的手提箱,箱子上面有长城图案,多少年后在美国Orlando开会时还碰到一位提着此箱的同仁。这次会议是在北理工边上的友谊宾馆开的,其中一部分人住在友谊宾馆,一部分人住在北理工的宿舍,我住在北理工的宿舍。对这次会议特别有印象的是,会议的宴会是设在人民大会堂,注册费是40元,主要是宴会费用。我记得,宴会前是严济慈先生讲话,然后宴会开始时,走进大厅的是两侧两排穿着一致且非常整齐的服务人员,他们手托菜肴,十分优美。这是我平生唯一一次进人民大会堂。


上面这些青春的美好记忆有了尽40 年,我已从一个初学者到了一个回忆者。



【1】首次看庸剧,《科学网》,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5313-1143679.html

【2】我的第一次坐飞机,《科学网》,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5313-1155611.html

【3】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科学网》,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5313-1214665.html



D75CC305-E5E5-43C9-AEA7-88DF9B1F4AC7.png


9E295CCB-FFAF-496C-804C-31E8D4559064.png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95313-1401437.html

上一篇:七月祭祖
下一篇:我对时频分析的研究

2 杨正瓴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4: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