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晓十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ixiaoxin10

博文

140603 中国当代通俗经济地理学研究

已有 2590 次阅读 2014-6-3 16:26 |个人分类:教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通俗经济地理学

     所谓通俗经济地理学,就是用俗语来诠释经济地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达到直观、通俗,便于理解和执行,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理解和情感认同,凝聚人心,同心同德,共同建设经济。

     最初的俗语就是:要想富,先修路。这个是最基础和最易理解、执行的区域经济发展方法,并且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土地财政之前及伴随土地财政的发展,一些领导干部在发展区域经济时,如果想立竿见影、急功近利,最好的方法就是修路,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新官上任,首先一件事就是修路,而不管区域的长远方法,要么是不知长远发展怎样做,要么就是怕见效慢不愿做。

     然后升一级的区域发展方法的俗语就是: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借鸡生蛋等,分别表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资金、产业的发展;引进人才的发展;引进资金的发展等区域发展模式。这属于修路之后的招商引资范畴了。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南方出了腾笼换鸟的俗语,腾笼体现了产业转移,换鸟体现了产业升级,这是经济或产业结构调整高级阶段的经济地理学俗语,直观而生动,简洁而易行。

     区域发展到一定程度,在发展自己和赶超先进时,出现了弯道超车的俗语,意思是抓住机遇,勇于赶超;还有旅游立省的俗语,不管提法对不对(这种提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做展开),意思就是通过发展旅游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些俗语已经属于区域战略层级了,前边的只是措施。

     还有一些俗语,如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这是通过发展、开发文化文化资源,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三驾马车,很形象的说法,指出区域或国家的经济拉动力包括贸易、投资和消费;前店后厂表现的是一种生产和销售模式,这已经是微观方面的了。

     所以,通俗的经济地理学的俗语已经发展到了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使我们的经济地理学更容易理解,更易于执行,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特魅力。

     一般的经济地理学俗语并不是马上就会深入人心的,主要是提出俗语说法,加强宣传,宣传中适应百姓,便于基层官员、百姓理解、执行和学习。俗语的形成及传播,记者无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我们研究的目的是,如果这样的俗语能够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发挥这种作用呢。

     通俗经济地理学的提法是否恰当呢?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9999-800068.html

上一篇:140531 扶不起与广场舞的地理学思考
下一篇:140606 恽戈之争,围观与战略围观

2 尤明庆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