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haha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zpjoe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博文

学术型PPT的制作

已有 4621 次阅读 2020-5-7 14:58 |个人分类:化学机械抛光|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术型PPT,其更偏向为阅读型PPT。不同于演讲型PPT那种往往只放一张高清大图,上配几个大字的简约形式,学术型PPT应首先保证内容严谨,逻辑清晰,然后在此基础上追求美观大方,最终起到辅助演讲者传播知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学术内容的作用。

因此,本文第一部分从学术型PPT内容的严谨及规范化方面给出注意事项,第二部分从内容清晰美观的角度给PPT的美化提出一些建议。

内容的严谨及规范化

  • 严格控制页数

  1. 内容页的页数≤ 时间(分钟)×1–1.5 min

      学术汇报一般会严格限制时间(一般5到20 min),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演讲是基本礼仪,应严格遵守。因此,在制作PPT时就应该对内容进行取舍,严格控制PPT页数。一般可以按PPT页数≤ 时间(min)×1–1.5的原则,来控制自己的PPT页数(如汇报时间限制为10 min,则PPT内容页不宜超过20页,演讲时间控制在9 min左右比较合适)。

  • 文本内容的科学化

  1. 提炼观点,构建页面。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的提炼和编号,最终构建出合理的页面分布。核心观点可进行适当的强调:加粗,变色,加背景色,放大等,切勿使用斜体,下划线。同时充分利用图表的直观可视化来传递或者引导信息,可以增进理解,强化记忆。重要程度不同的信息可以利用色块,层次图进行拆分。

  2. 筛除鸡肋信息留在PPT上的内容,都应是必要的,和主题逻辑相关,且能合理解释的。狠心删除那些不必要的信息,即使你花了很多功夫做的。

  3. 保留必要信息

  • 封面页的演讲者信息需要写明。如果是组会上汇报他人已发表的论文,则需要给出详细的作者信息,发表期刊,发表年份等信息;

  • 表示实验数据的图表,应写清楚反应条件。尤其是PPT用于组会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时;

  • 引用的内容必须加上参考文献来源,以示对他人成果的尊重; 

  • 第一次出现生僻的英文及缩写需要注明示意及全称。防止PPT上出现使观众迷惑的信息;

  • 每页PPT都标好页码,方便之后观众对相应页提问;每页最好都有清晰的标题,让观众随时清楚自己在听哪部分内容,不会感到困惑。

  • 按逻辑顺序演示

  1. PPT内容一般从左往右,从上往下进行排布,这也应该是讲解的顺序。可以借助PPT的“淡入”动画,使PPT一页上的各部分内容随演讲的进行逐渐呈现。尽量避免一页内容讲到一半,又跳到上一页甚至前几页展示相关内容的情况,会显得非常混乱。

  • 规范格式及语言

  1. 做完PPT后,再返回检查标点符号等的使用是否规范,语言不能口语化,用词要严谨。相关规则同英文或中文论文写作。

     总结学术型PPT的制作总体上遵循的原则:内容至上,逻辑为王,形式简化,注意细节。当我们将文本内容转化为PPT时,首先要在头脑中


表达清晰美观


解决好内容问题,接下来将我们应该从六个方面入手:风格、字体字号,配色、图表、整体框架。美化时我们必循遵循的原则:一致化原则

  • 风格学术型PPT,扁平化风格最为合适。扁平化就是页面没有阴影、渐变等任何特效。只是通过简单的图形直接地将信息展示出来。简洁大方,美观清爽,没有过多信息且不失严肃感。

  • 字体字号

  1. 字体:选择无衬字体。一般推荐这三种:微软雅黑、arial、times new roman。三种足够使用,清爽大方,适用于所有类型的PPT。

  2. 字号:一般>16号,行间距1.25-1.5,两端对齐,保证文字排版简单,自然,大方。

  • 配色:页面色彩不宜过多。建议选定主色调后,其它基本只用黑色和白色。若因为数据或内容表达的需要,需用到多种颜色时,可以去专业的配色网站寻找搭配方案。

推荐的配色网站

  • 图表:充分利用office自带的图表类型。首先从根据文字内容,理清逻辑结构,是想表达趋势,分布,构成,比较还是联系,再选择合适恰当的图表。

image.png

  • 整体框架

一份优秀的PPT一般会包含封面,目录,转场页,内容页,结尾页这五个部分,其中内容页是我们的核心部分,是我们花费时间,精力最多的地方。

image.png

注释:以上内容参考并整理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告知。附件内容,是来源于网络的中科大李琛老师的《学术型PPT的设计与技巧》PDF,欢迎在评论栏提出自己的做PPT时的一些心得体会。


参考资料

http://www.stdresearch.com/newsinfo/948778.html

http://www.sztspi.com/archives/27303.html

http://haiyippt.lofter.com/post/156d67_113c0a12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00811-1232029.html

上一篇:负载型催化剂中表/界面位置处的的TOF计算
下一篇:[转载]2019中国高被引学者出炉,2163人入选

4 吴斌 郑永军 郭战胜 雷宏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1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