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kesheng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keshengming

博文

王红阳院士团队发现NAD+代谢调节肿瘤免疫逃避和改善免疫治疗新机制

已有 3383 次阅读 2020-11-10 09:04 |个人分类:小柯生命|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近几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改善晚期肺癌、黑色素瘤、肾癌、霍奇金淋巴瘤等患者的生存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以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PD-1)或配体(PD-L1)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因其显著临床疗效而备受关注,包括抗PD-1抗体:纳武单抗(O药)和派姆单抗(K药);抗PD-L1抗体: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单抗等。

 

虽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实体瘤中的有效率低(仅20%左右)且易出现耐受是其非常突出的局限性。因此,寻找行之有效的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志是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和推进肿瘤精准免疫治疗的重要方法。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生物体氧化还原反应中非常重要的辅酶,在包括代谢、衰老、细胞死亡、DNA修复和基因表达在内的各种生物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AD +代谢异常与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然而,NAD +代谢在肿瘤免疫,尤其是免疫检查点调控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北京时间2020年11月10日凌晨0时,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王红阳院士团队在《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上在线发表了题为“NAD+ metabolism maintains inducible PD-L1 expression to drive tumor immune evasion”的研究论文。


在该研究中,王红阳院士团队以NAD+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NAMPT为切入点,发现了NAD+代谢可通过CD8+ T细胞依赖的方式驱动肿瘤免疫逃避。



61.jpg


机制上,NAD+-α-酮戊二酸途径可通过激活TET1促进干扰素γ信号途径进而上调PD-L1的表达。更为重要的是,动物实验和临床数据分析发现,高表达NAMPT的肿瘤对抗PD-1/PD-L1抗体的治疗更敏感;对于抗PD-1/PD-L1抗体治疗耐受的肿瘤,通过补充NAD+前体(NMN)可显著增强治疗的敏感性。

 62.jpg


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肿瘤NAMPT表达可能作为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生物标志物,补充NAD+联合抗PD-1/PD-L1抗体的方案可为免疫治疗耐药的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王红阳院士、杨文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实习员和研究生吕洪伟、吕桂帅、陈赐安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已申请2项国家发明专利,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等经费的支持。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0.10.021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23233-1257760.html

上一篇:颠覆认知:科学家首次在脑脊膜中发现受肠道训练的免疫细胞类型
下一篇:浙江大学徐平龙团队揭示核酸免疫识别的线粒体功能及分子机制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4: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