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congD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congDuan

博文

首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预告:量子人工智能能够产生意识吗?

已有 901 次阅读 2023-8-3 13:36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首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预告:量子人工智能能够产生意识吗?

📢【世界首届人工意识大会】倒计时开始!

🗓 日期:2023年8月22-24日📍 地点:线上举行

我们诚挚邀请您参加首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这是一场聚焦人工智能与意识交叉领域的盛会,汇聚全球专家学者共同探讨AI的未来。会议将探讨人机接口、生物医学、意识系统研发等议题,引领科技的前沿探索。

快来与我们共同见证历史!🌐 网址:中文:http://www.yucongduan.org/DIKWP-AC/2023/#/?lang=zh-cn

英文: http://www.yucongduan.org/DIKWP-AC/2023/#/?lang=en

法语: http://www.yucongduan.org/DIKWP-AC/2023/#/?lang=fr-FR

日文:http://www.yucongduan.org/DIKWP-AC/2023/#/?lang=ja-JP

不容错过的科技盛宴,敬请期待!🚀

#AC2023 #人工意识大会 #科技前沿


嘉宾:

陈向群

题目:  量子人工智能能够产生意识吗?

摘要 : 量子计算机使用量子位或称为‘量子比特’,其中信息以‘量子叠加’的形式表示,例如同时是1和0,并通过纠缠根据薛定谔方程进行交互/计算。随后,量子计算经历缩减或‘坍缩’到确定的1或0状态作为解。最近,谷歌的‘D Wave’量子计算机被证明在经典计算机中不可用的计算速度提升。D Wave的量子比特是约瑟夫森结,通过超导体中的电子电流,可以是顺时针(例如‘1’),逆时针(‘0’),或两个方向的量子叠加(‘1和0’),这是量子人工智能(Quantum AI)的基础。到目前为止,经典人工智能未能产生意识。量子人工智能能否成功弥补经典人工智能的失败?彭罗斯和哈默罗夫的Orch OR理论提出了意识的量子计算基础。他们认为,意识涉及大脑神经元内微管中的量子计算,这些计算通过客观阈值(客观缩减-‘OR’)按照不确定性原理E=h/t进行缩减或坍缩。这些量子计算是由认知、记忆和共振‘协调’的,从而产生完整、丰富的意识体验。但是,E取决于从自身分离的叠加质量(或等效时空曲率)的数量。在Orch OR中,电子(非常小的质量)是叠加的起源,但在生物温度下与其原子核的位移和叠加耦合。因此,由大约1%的脑部微管所组成的约1018个微管蛋白(微管亚单位)的E将在10-7秒内达到OR的阈值。提议这些事件的干涉导致更慢的知觉整体和作为脑电图(EEG)中的‘节拍’的产生。在D Wave量子计算机中,叠加由质量非常小的电子组成,并且由于极低的温度,它们可能不会显著地与其原子核耦合。因此,假设Orch OR是正确的,D Wave或类似的量子计算机将需要非常长的时间t,或者需要非常大的量子比特集合。由于电子质量与质子质量的比值约为1800,而假设平均原子核质量为10个质子和中子,则D Wave量子计算机需要约18000倍的量子比特,或需要比根据Orch OR所述的人类大脑更长的时间,达到产生意识的阈值。因此,量子计算机为产生人工意识提供了一个合理的途径。

关键字 : 量子人工智能,意识,量子计算机,Orch OR,人工意识


嘉宾介绍 : 陈向群,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博士后。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量子力学和意识问题的相关研究,二是神经哲学与心灵哲学问题的研究。曾经多次参加美国图森意识科学会议(TSC),做量子意识问题的相关学术报告。发表多篇量子意识问题的相关学术论文,出版专著《意识之谜量子方法的哲学探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译著《病脑启示:神经哲学与健康心智》(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8)、译著《自发的大脑:从心身问题到世界—大脑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023)。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29562-1397730.html

上一篇:DIKWP-AC人工意识团队第83件授权中国国家及国际发明专利(澳大利亚国家授权)
下一篇:世界人工意识大会AC2023:世界首个生理人工意识系统DIKWP-AC预告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5: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