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yunqi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oyunqiang

博文

析“诚聘海内外英才”

已有 2076 次阅读 2020-6-28 10:2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招聘、人才、广告

     我们经常看到国内大学、研究机构或公司等在网上的人才招聘广告,标题各异,最普通的就是“人才招聘启事”、“教师招聘公告”等,有点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也有气势如虹的,如“诚聘海内外英才”、“全球招聘高层次人才”等。现就“诚聘海内外英才”这类标题做些深入分析。

     “诚”的反义词是假、伪或诈等,既然有“诚聘海内外英才”相应就应该有“假聘海内外英才”,否则,为什么非要加个“诚”字呢?怎么才能识别出是真“诚”呢?当然不能只看文字游戏,更应该看实质内容。如果一个招聘单位有下面招聘人才的情况介绍,基本就是真“诚”:

    1.由于新建某某院、所、中心、实验室等;

    2.由于某项重大研究的开展;

    3.由于某项重大设备的引进和建设;

    4.某著名人物需要助手;

    5.列出具体的要人单位、人数、研究方向和学经历要求等;

    6.举办见面会,报销差旅费等。

     如果只是泛泛地提“诚”聘哪些类人才,给多高的待遇,不能说是假,但不一定是百分百的真,有可能是撒大网,或例行公事,也可能有做宣传的嫌疑。一些企业也都这么做,包括国外公司,为了显示自己公司正在发展或为了显示人力资源部门没有闲着或测测自己公司的影响力和人才市场的情况。有条件最好通过招聘单位内部的人士了解招聘的真实情况,或通过联系招聘单位详细了解招聘情况,看“诚”到底有几分。当然了,对于应聘人来说,只是网上传递资料的小事,主动权在自己手里,“诚”与不“诚”随着时间延长总会水落石出。就是别抱很大希望,最后落个失望就行了。

    媒体上从来不说诚聘公务员,诚聘处长、局长等,只说公开招聘。“诚”字用在高层次人才招聘中是多余的,本来就应该诚,诚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底线。

    “聘”是聘用,只是登个广告,八字还没有一撇,人还没有见面、考核、答辩,手续也没有办、就开始聘用了?“聘”在广告中应该改为“招”,即“诚招”(还是加个诚字吧),起码是“招聘”。在广告中用“诚聘”是说大话,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显示办事没有章法,更是迷魂阵,先把应聘人吸引过来再说,要是一份简历也收不到,多尴尬啊!怎么向领导交代啊!

    “海内外”的海内就是指国内,海外就是指国外,在上海方言中,海外也是表示吹牛的意思,“海内外”就是国内外,为什么在招聘广告中非要加上“海内外”?当然是扩大招聘范围,找到更好的人才,在国内很多大学更看重海外背景的现状下,给国内人才无形中添加了压力,内被夹在了海和外中间,能没有压力吗?一般讲,添加了“海内外”就意含更看重海外人才,“内”字是个陪衬,是个替补身份。不加“海内外”,海外的人才不知道你要不要,不能一眼把海外的人才吸引住,一般大学都这么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根本不用提“海内外”,只要登广告招聘人才,就一定是海内外一起考虑,没有人会怀疑。这样说来,添加“海内外”的大学,自己把自己看小了。

     “英才”就是才智高的人。是招聘单位对应聘人的敬语,也是招聘种类的代名词。成熟的大学就是招聘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就这么简单。在人才帽子多的情况下没法完全写出来,干脆用“英才”全包括了。先给你戴上个“英才”的帽子,自己感觉也舒服,反正是把你吸引住。

      我国各大学、各单位求贤若渴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用更平和的心态去招聘人才显得更重要,少用些形容词和夸夸奇谈的词语。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38005-1239662.html

上一篇:学而思更应学而做
下一篇:Caltech 印象

1 郑永军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