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IOTECH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BIOTECH

博文

aBIOTECH | 广州大学关跃峰团队创制低植酸与产量表型平衡的基因编辑大豆

已有 212 次阅读 2024-5-30 09:48 |个人分类: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aBIOTECH | 广州大学关跃峰团队创制低植酸与产量表型平衡的基因编辑大豆

微信图片_20240530094708.jpg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作为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是人类植物蛋白与动物饲料蛋白的重要来源,但大豆中存在的植酸分子(即肌醇六磷酸)却是一把双刃剑。植酸作为籽粒中磷元素的重要储存形式,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然而植酸作为一种抗营养因子能够螯合大量的矿物阳离子,影响动物和人类对于矿物营养的吸收,并导致难溶性植酸盐进入土壤与水域造成环境污染。饲料通常添加植酸酶来降解植酸,全球每年耗资超过3亿美金。培育低植酸作物一直是育种工作的重要方向,但低植酸品种往往导致减产,限制其推广应用。

近日,广州大学关跃峰团队在aBIOTECH发表了题为“Genome editing toward biofortified soybean with minimal trade-off between low phytic acid and yield”的研究论文。研究通过多基因编辑技术在大豆中创制基因型丰富的植酸突变体库,并经过一系列的性状考察,最终创制产量影响较小的低植酸突变体株系:lpa-1lpa-2

微信图片_20240530094719.jpg

本研究基于大豆中高效的多基因编辑器靶向植酸合成基因GmIPK1以及转运基因GmMRP5,通过稳定转化并鉴定获得基因型丰富的7种大豆植酸突变体(图1A-B)。紧接着,作者对突变体种子中的植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植酸含量随着突变位点的富集而大幅度降低(12.25%-43.30%)(图1C)。籽粒中的植酸与游离磷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作者也通过钼蓝显色证实突变体中游离磷的释放(图1D)。对植酸突变体进行农艺性状考察,发现GmIPK1bGmIPK1c的单基因突变株系lpa-1lpa-2,表现出与对照相当的水平。而含GmMRP5aGmMRP5b的多基因突变株系存在明显的产量降低(图1H)。

最后,作者对突变体种子的萌发与质量进行评估,多种多突变体的发芽率显著降低。相比之下,lpa-1lpa-2则表现出正常的农艺性状与萌发率(98%)。以上结果进一步表明,超低的植酸含量对作物产量造成很大影响,而携带GmIPK的单基因突变株系往往能够维持产量并适当降低植酸含量,实现生物强化效果,这为将来的植酸育种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微信图片_20240530094731.jpg

图 1 植酸突变体的创制以及农艺性状分析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关跃峰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博士生林文鑫为论文第一作者,广州大学孔凡江教授团队参与合作研究。本研究得到广州市科学基金的资助。

引用本文:Lin, W., Bai, M., Peng, C. et al. Genome editing toward biofortified soybean with minimal trade-off between low phytic acid and yield. aBIOTECH (2024). https://doi.org/10.1007/s42994-024-00158-4

相关阅读:

aBIOTECH | 万建民团队综述植物病毒载体在基因编辑元件递送中的应用

aBIOTECH | 夏兰琴团队利用水稻烷基嘌呤DNA糖基化酶研发单碱基编辑器rAKBEs并在水稻中实现腺嘌呤单碱基转换和颠换

aBIOTECH | 陈其军团队优化LbCas12a变体使其在拟南芥基因组编辑中达到实用化程度

aBIOTECH | 中山大学李剑峰团队开发富集多基因CRISPR突变体和剔除Cas9转基因的双功能筛选系统

aBIOTECH | 魏鹏程团队利用FrCas9系统编辑水稻基因核心启动子

aBIOTECH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建立基因编辑大豆可视化识别技术体系

aBIOTECH | 河北农业大学赵建军/李君团队扩展芸薹属蔬菜中CRISPR/Cas9基因编辑靶向范围

aBIOTECH | 任雯/杨进孝/赵久然团队利用增强型引导编辑技术实现高效精确的基因组片段缺失

aBIOTECH | 谢卡斌团队通过引入C末端移码突变获得可育和可遗传的MAPK/RLK基因敲除突变体

aBIOTECH | 欧盟新基因(组)技术监管政策的演变

aBIOTECH | 张韬-机器学习方法在作物基因编辑中的应用

aBIOTECH | 浙江大学刘建祥团队通过多靶点基因编辑创制抗百草枯水稻

aBIOTECH | 福建农林大学关跃峰课题组报道南方大豆易炸荚的“基因疗法”

aBIOTECH | 河北农业大学赵建军/李君综述基因编辑技术在芸薹属蔬菜作物中的应用及展望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58049-1436197.html

上一篇:aBIOTECH | 浙江大学刘羽飞团队基于高光谱与深度学习技术实现水稻恶苗病早期高效监测
下一篇:aBIOTECH | 万建民/谭俊杰团队报道水稻超迷你CRISPR-Cas12f基因编辑工具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