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狂犬病的疫苗接种(《疫苗学》第51章)(17)

已有 1531 次阅读 2023-7-27 15:53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丽沙病毒和狂犬病疫苗(Lyssaviruses and Rabies Vaccines)(17)

最新学术专著《PLOTKIN'S VACCINES(疫苗学)》第51章

目录

1. 历史背景

2. 临床表现

3. 应用病毒学

4. 与预防相关的发病机制

5. 诊断

6. 流行病学

7. 非咬伤传播

8. 人类狂犬病

9. 疫苗接种

10. 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

11. 免疫方案

12. 血清和疫苗预防

13. 历史上的免疫结果

14. 免疫的持续和加强接种

15. 免疫抑制患者的疫苗接种

16. 针对“狂犬病相关”丽沙病毒的免疫保护

17. 免疫保护的相关因子

18. 预防失败案例

19. 不良反应

20. 疫苗接种指征

21. 疫苗接种的禁忌证

22. 预防和控制的公共卫生考虑

23. “下一代”狂犬病疫苗?

24. 单克隆抗体

25. 结论

26. 关键文献

27. 文献

第51章 丽沙病毒和狂犬病疫苗(17)

9. 疫苗接种VACCINATION)

 1) 被动免疫( Passive Immunization)

暴露于狂犬病毒后,PEP(暴露后预防)的建立和疫苗接种后VNA(病毒中和抗体)的主动诱导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生效,被动免疫直接提供从血浆中提取的抗狂犬病抗体以填补这个空档。单独使用抗血清可能不能预防狂犬病,不建议这样使用抗血清,除非与疫苗联合使用(见后面的“血清和疫苗预防”)。如果在接种疫苗之前就提供抗血清,且剂量高于推荐剂量,可能会干扰主动免疫。

2)主动免疫(Active Immunization)

疫苗(Vaccines)

通常情况下,所有其他疫苗都是在暴露于传染源之前接种的,否则在暴露于传染源之后就没有特别的用处了。从历史上看,与大多数其他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相比,狂犬病是一个例外,因为狂犬病的免疫接种不仅在暴露于病毒之前,而且在暴露于病毒之后使用,都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关键的干预措施。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各种各样的培养材料,如整个动物组织、原代细胞培养、二倍体细胞和连续细胞系,都已被广泛用于病毒繁殖。有趣的是,这些系统中的大多数今天仍在用于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生产,而其他人类病毒的仍在更广泛使用的疫苗可能都不是这种情况。

在狂犬病疫苗学领域已取得了巨大进展,尤其是在上个世纪后半叶,这些进展包括细胞底物和病毒株的鉴定、更好地理解使用动物源性材料的风险、设计商业上可行的无血清培养基、改进下游工艺、了解有问题的杂质以及减轻这些问题的策略等方面。

早期采用的方法(Prior Approaches)

51.4总结了狂犬病疫苗的发展历史,并列出了目前可用的主要狂犬病疫苗。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许多实验室“固定狂犬病毒(fixed rabies virus)”株被用于制备狂犬疫苗。

在巴斯德最初的工作之后的几十年里,只有含有神经组织的疫苗可用。费米(Fermi)森普尔(Semple)对神经组织疫苗的制备方法进行了重大改进,他们使用苯酚部分或完全灭活病毒。自巴斯德时代以来,含有脑组织的狂犬病疫苗的不良反应已被认识到。除了由于疫苗中存在髓鞘组织(myelinated tissue)而导致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外,“固定病毒”可能对人类也具有致病性,这违背了“巴斯德信条(Pasteurian dogma)”,尽管人们花了75年时间才证明,接种疫苗后的某些瘫痪病例是由不完全灭活的疫苗病毒引起的。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明确制止采用成年动物神经组织生产疫苗,其产量已显著下降,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埃塞俄比亚,此类疫苗仍在使用。

1956年,富恩萨利达(Fuenzalida)及其同事引进了用新生小鼠大脑制备的无髓磷脂(myelin)疫苗,目前仍在世界部分地区使用,如拉丁美洲。用鸭胚蛋中繁殖的病毒制备的鸭胚疫苗(DEV)的引进,大大降低了疫苗后反应的次数和严重程度,但DEV的免疫原性低于脑组织疫苗。对于小鼠脑疫苗和DEV(鸭胚疫苗)疫苗,建议每天接种一次共接种14-23天,但即使是这样巨大的剂量,在严重暴露后也不一定能预防狂犬病。因此,长期以来迫切需要一种高度免疫原性的狂犬病疫苗,这种疫苗可以在低剂量下安全有效地用于初次免疫和病毒暴露后预防。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Plotkin's Vaccines,8th Edition, Authors: Walter Orenstein, Paul Offit, Kathryn Edwards, Stanley Plotkin, Hardback, ISBN: 9780323790581, eBook ISBN: 9780323790598, Copyright: 2023, Publication Date: 04-04-2023, Page Count: 1808, Imprint:Elsevier,https://shop.elsevier.com/books/plotkins-vaccines/orenstein/978-0-323-79058-1 

相关博文:

大型学术专著《疫苗学(第8版)》今年四月正式出版 2023-06-20

已故著名狂犬病专家科普罗夫斯基(Koprowski)生平简介  2019-9-15 

image.png现代狂犬病疫苗发展简史 2019-9-5

丽沙病毒和狂犬病疫苗(最新学术专著《疫苗学》第51章)(1) 2023-06-22

丽沙病毒和狂犬病疫苗(最新学术专著《疫苗学》第51章)(2) 2023-06-23

丽沙病毒和狂犬病疫苗(最新学术专著《疫苗学》第51章)(3) 2023-06-25

丽沙病毒和狂犬病疫苗(最新学术专著《疫苗学》第51章)(4) 2023-06-27

狂犬病能否治疗成功?(《疫苗学》第51章)(5) 2023-06-28 

狂犬病的应用病毒学(《疫苗学》第51章)(6) 2023-07-01

“狂犬病相关”病毒(《疫苗学》第51章)(7) 2023-07-02

image.png狂犬病的发病机制(1)(《疫苗学》第51章)(8) 2023-07-05

image.png狂犬病的发病机制(2)(《疫苗学》第51章)(9) 2023-07-07

狂犬病的发病机制(3)(《疫苗学》第51章)(10) 2023-07-09

狂犬病的诊断(《疫苗学》第51章)(11) 2023-07-13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1)(《疫苗学》第51章)(12) 2023-07-17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2)(《疫苗学》第51章)(13) 2023-07-19

蝙蝠和丽沙病毒(《疫苗学》第51章)(14) 2023-07-21

狂犬病的非咬伤传播(《疫苗学》第51章)(15) 2023-07-23

人类狂犬病(《疫苗学》第51章)(16) 2023-07-25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7754-1396868.html

上一篇:人类狂犬病(《疫苗学》第51章)(16)
下一篇: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疫苗学》第51章)(18)

2 郑永军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