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从自然思想者到自然思想家——兼谈苏格拉底的无知

已有 3046 次阅读 2012-1-4 13:02 |个人分类:人文与哲学思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现代, 苏格拉底, 阿波罗, 大人物, 斯巴达

   自然思想者是我的当下,自然思想家是我的追求。
   少年时期,在1978“科学大会”的感召下,做科学家是挥之不去的理想。可惜命运多舛,韶华已逝,科学难成。如称科学工作者,我倒是忝列其中。
   当今之世,古代百家、现代诸家、后现代杂家纷纷登场,纵论思想风云,给世人指点迷津。
   我欣赏“认识你自己”,孟子“反求诸已”说的可能是类似的意思。“认识你自己”相传是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另外两句是“你是”和“毋过”。或说这句话出自斯巴达的喀隆,或说出自泰勒斯,或说出自苏格拉底。
   有网友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爱引用这句格言教育别人,因此后世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这是他讲的话。但在当时,人们则认为这句格言就是阿波罗神的神谕。这其实是家喻户晓的一句民间格言,是希腊人民的智慧结晶,后来才被附会到大人物或神灵身上去的。
   苏格拉底总是自称一无所知。他的口头禅或曰名言就是:认识你自己。
   有网友介绍:在《卡尔米德篇》、《拉斯凯篇》和《吕西斯篇》中,我们可以看到苏格拉底如何通过言语将人和世界的亲密关系逐渐演绎成一种抽象的认知关系,节制、勇敢和友谊,三个由具体的行动所充盈的词语在苏格拉底的追问下,成为人类认识无法破译的对象,苏格拉底的沮丧和谦逊并不是伪装的,在《拉斯凯篇》的结尾处,他衷心提议,在为年轻人寻找老师之前他必须首先为自己找到一个老师。
   自然派的哲学家也被称为“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自然派的哲学家关切的主题是自然世界的本质。公元前450年左右起,苏格拉底等雅典哲学家的兴趣主要关注“个人本身与每个人在社会的地位”。据说苏格拉底比较关心个人与他在社会中的位置,对于大自然的力量较不感兴趣,他说“乡野的树木不能教我任何东西”。就像几百年后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说的,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入各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与善恶”——此段见于《苏菲的世界》。
   当然,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公元前399年,孔子去世约九年后才出生)与中国的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类似,本人并未留下著述,完全依靠弟子的记录。
   就我个人而言,我此前的兴趣与苏格拉底类似,喜欢思考“人”的问题,自我感觉已经有所收获,要承认“无知”确实很难,这也见得与苏格拉底的距离是多么之大。现在打算反其道而行之,回到“前苏格拉底时代”,思考自然界的问题,“人”的问题让别人去思考吧。
   自然思想离不开自由思想。有网友称:人们认可的思想家,是必须对宇宙自然和社会人生有着大彻大悟的哲学思索、有着超越前人的理性创造的!我倒更容易引用《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思想家”的诠释:“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我认为,不宜对“思想”或“思想家”强行套上所谓正确或真理的帽子,“生物多样性”、“自然复杂性”、“社会复杂性”之下的世界也可能存在“思想多样样、复杂性”。
  理解苏格拉底的“无知”,其实要区分“知识”与“智慧”。昨晚看了一本化学史教材,书中称化学史给人知识、给人智慧。这是值得商榷的。借用马哲的“外因内因”学说,我认为“知识”属于外因,“智慧”属于内因。《苏菲的世界》介绍: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厚黑学》作者李宗吾的老师曾从education的词源作了类似的解释。“内心的知识”其实就是智慧。我估计爱因斯坦持有类似的见解,但暂没有时间检索考证。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0729-525424.html

上一篇:寻找活着的理由——读赵鑫珊《观念改变世界》
下一篇:爱因斯坦与地球科学

1 鲍得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7: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