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曾经之惑——特殊性与个性之两副面孔

已有 3720 次阅读 2012-6-16 12:08 |个人分类:人文与哲学思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刘少奇, 特殊, 咸鱼翻身

   曾经的中学时期,曾经对“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感到困惑,其时,搞“特殊”在各种各业可能都是一个不小的罪名。“特殊”一词与刘少奇(小时厕所墙上这三个字曾经以“正、卧、倒”的架势组合,颠倒的“奇”何其奇也。具有时代普遍性的是,在“刘少奇”之前势必少不了热门词语“打倒”。将“正、卧、倒”打倒之后,似有两种打法:1.垂直颠倒之后“倒、卧、正”中仍然有“奇”字端正地挺立着:2.横着打倒之后,“卧、正、卧”,总有一个字矗立着。是否寓意着“刘少奇”是不会被完全打倒、被长期打倒的?)的黑“修养”视作一路货色。可是,一旦“特殊”被选拔至“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团队之后,立马咸鱼翻身,高大威猛起来。
   “特殊性”在日常话语中都是指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品性。然而,在“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中,特殊性已经将“普遍性”一网打尽,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普遍性与特殊性如此,用于类似的共性与个性亦如此。据教材称,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共性。就人而言,个性通常是指个体的特殊性质,比如“有个性”绝对不是好好先生式的共性可比。
    由上述可以看出,在“共性与个性准原理”中,“个性”已摇身一变为个体的全部属性,特殊性也壮大为集“普遍性”、“独特性”于一身的特殊词汇。至于“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的适用性则似乎是普遍的、而不是特殊的了。
    我没有拜读近年的教材,纯粹是根据多年前的印象撰写的曾经回忆。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0729-582723.html

上一篇:实验与试验之别——此验非彼验?
下一篇:“林科院专家研究称造林减少黄土高原径流”——令我回味的新闻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